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助残日全国各地扶残助残爱意洒满人间
特殊设施:让残疾人一样享受便捷生活
生活在北京的盲人约有10万人。为了让盲人朋友和明眼人一样享受便捷的日常生活,北京市于2014年启动《北京盲人生活地图》项目。
如今,《北京盲人生活地图》已发展了260家公共服务机构,涉及与盲人生活相关的17个领域。生活在劲松社区盲人观察员秦鸣德联系了社区里的超市、银行、社区医院,让周围的盲人朋友享受到更加便捷、安全的日常生活服务。
公益创新:让他们一样实现“微梦想”
由广东省残疾人新闻宣传促进会发起的“微梦想”公益助残活动,自2014年5月起累计已为703位残疾人完成“微心愿”。
据广东省残疾人新闻宣传促进会负责人黄仲杰介绍,“微梦想”公益助残活动已在全省范围内征集到5000余份“微心愿”。
“我们争取将‘微梦想’活动常态化,发动更多社会爱心企业及人士关心、帮助残疾人。”黄仲杰说。
推广“类家庭”;让他们有个家
残疾人生命的质量,反映着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
“我们希望尽我们所能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李成红告诉记者,2009年她和丈夫在电视里看到福利院的爱心家园的招募信息,便参加了这一活动。
李成红口中的爱心家园是重庆市儿童福利院为孤残儿童打造的“类家庭”的养育模式。与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的家庭寄养模式不同,该模式由一对合法的爱心夫妇担任“爸爸”和“妈妈”,在福利院提供的独立家庭式单元住房内,与4名儿童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
重庆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李鹏梅告诉记者,自2007年起,他们已累计聘请24位全职妈妈,为近100名孤残儿童组建了爱心家园。目前“类家庭”养育模式已在北京、天津、安徽、四川、青海等地陆续开展。
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认为,“类家庭”模式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可以给孩子们模拟出相对正常的环境,有助于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
今年4月,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90后”母亲卓玛才仁两岁的女儿被诊断为脑瘫。数十万元的治疗费用对来自牧区的她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卓玛才仁婉拒了爱心人士的捐赠,在西宁的一家青年旅店前卖起了“自救纸巾”。在过去不到1个月时间内,卓玛才仁已卖出纸巾3万多包,筹措经费近1万元。
“残疾人和他们的家人自立自强的精神,值得全社会‘点赞’。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选择,还要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青海“爱在身边”志愿者公益联盟负责人郭保军说。(记者林苗苗、张楠、胡林果、萧海川、周润健、庞书纬、陈舒、刘恩黎、王垚、施雨岑等)(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助残日 扶残助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