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史上最严”高考需要实践检验
2016年高考进入最后的倒计时。近期,从教育部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密集部署考试纪律,确保今年的高考安全。为了杜绝替考现象发生,多地出招严防大学生离校充当高考“枪手”(6月5日中国新闻网)。
高考公平,不仅事关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乎我国教育形象。因此,相关预防措施越严格,高考公平就越有保障。在高考及各类考试作弊事件时有发生的背景下,今年高考“史上最严”也是应有之义。
所谓“史上最严”至少有三层含义:其一,法律严了。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同时,根据本月刚刚开始实施的新教育法规定,考生考试作弊或将面临“禁考”3年的处罚。
法律今年“最严”,一方面可起到威慑作用,提醒相关人员不要以身试法。另一方面,在事后惩罚时提高了违法成本。过去,作弊案多发的原因之一是法律不硬、违法成本低。作为相关法律完善后的第一次高考,法律震慑效果究竟如何,只能在高考之后来评判,现在评论言之过早。
其二,教育部似乎比往年更重视高考作弊。从今年5月25日至今,教育部在10天之内6次发出有关确保今年高考安全的消息。据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从今年3月以来,教育部至少10次通过会议、文件、督查等方式部署高考纪律。这既是因为过去作弊案数量多,也是在落实相关法律,更是维护教育部的形象。
地方各级教育部门能否百分之百贯彻教育部的部署,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教育部多操一分心,对地方教育部门就会多一些指导和督促。当然,仅在考前督促是不够的,教育部在考中、考后组织人力明查暗访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往年似乎不见教育部对高考进行暗访,今年能否补上这一课?
其三,地方采取多种措施预防高考作弊。比如,从5月开始,各地陆续开展了“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4个专项行动。北京今年首次动用特警完成试卷押运进京的任务。尤其是,鉴于替考“枪手”来自高校,多地严防大学生离校替考。
地方的种种努力也值得肯定,不过严防效果还需要实践来检验。鉴于今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多达940万人,考点众多,情况复杂,不排除仍有监管不到位的地方。而且由于作弊可以提高考生分数或者地方升学率,不排除某些地方教育部门表面上严防作弊,暗地里纵容作弊,所以各种暗访不能缺位。
过去,无论是高考作弊器材还是高考替考等,很多都是通过媒体记者暗访披露真相。今年高考,记者暗访应该少不了。但在笔者看来,仅个别记者暗访是不够的,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等也应该组织人员暗访考场内外,这不仅对作弊者是一种草木皆兵式的威慑,而且也是挖掘作弊真相的必要手段。
相信大家期待“史上最严”,但有的举措还停留在纸上。即便把“史上最严”高考贯彻到每个环节每个角度,也仍要防止百密一疏。作弊现象有可能不会发生在最严的环节上,而是发生在被疏忽的薄弱环节上。尤其是基层考点在安全保障方面有没有疏漏,还需在考前考中不断审视。
但愿在“史上最严”措施下的高考再无作弊案。希望九百多万考生不受以往作弊事件影响,以平和心态轻松应对,完成人生此次重要大考,取得好成绩。因为有许多“最严”措施在为高考公平护航。(张海英)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史上最严 高考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不走陆路改空降 “圣诞老人”搭热气球出发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泉州开幕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领取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
伊拉克民众集会庆祝击败“伊斯兰国”
探访中国造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