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民众围观拍摄是在促进警方文明执法
5月30日,一段“太原警察打人”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引发网民对办案民警的质疑。后经查明,这是一起因停车纠纷而引发的妨害公务案件。针对这一事件,四川平昌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平昌公安”予以声援:“遇到警察执法,请不要随意拍摄,因为法律不允许!”
这一声棒喝引来不少围观群众。围观何以能改变中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围观群众人人都有摄像头,这让第三方在网络舆论场上还原现场成为可能。在一个缺乏互信的社会中,选择相信“有图有真相”是一种必然。如果围观不能拍摄,通过围观来促进执法公正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网络舆论场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也不可避免会夹带一些恶意攻击执法者的视频或文字。有时甚至视频是真的,但截头去尾之后,视频呈现的内容也可能引起网民的普遍误读,就如所谓“太原警察打人”的视频一样,后来也出现了反转的声音,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表示:这是一起典型的涉嫌妨害公务的违法犯罪行为。这样的“反转剧”在自媒体时代并不稀奇。有时真相的浮现需要反复证实和证伪。网民乐于追逐碎片化阅读,而依法处置需要等一等网络信息的自我净化。在法定程序上,还需要各方当事人的各自举证以及各自主张或辩解。即便如此,一个反转的个案,是无法援引用来否定群众围观拍摄执法的。
或许正因为个案的说服力不强,“平昌公安”还在官微中一口气列出了七条相关规定,以支持“遇到警察执法,不得随意拍摄”的观点。不过笔者按图索骥,一一查验了这些法条,却并未发现有“禁止民众拍摄执法”的具体规定。
《刑法》首先可以排除。援引“袭警罪”的规定,实在与民众拍摄执法八竿子打不着——除非拍摄者不但在围观拍摄,还以手机或拍摄设备为凶器,对警察实施了暴力!
“平昌公安”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其微博写道:虽然一般群众拍摄警察执法不会被制止,但如果拍摄行为系“恶意拍摄”,影响执法尊严、干扰执法秩序,就会被警察“依法制止”并处罚。
那么何为“恶意拍摄”或“随意拍摄”呢?“平昌公安”官微解释称:如果警察根据现场情况认为拍摄人员属于无关人员,且认为拍摄行为干扰了民警的正常执法,如果不服从警察命令,继续拍摄,那么就是恶意拍摄行为,就涉嫌触犯《人民警察法》第35条规定,属于妨碍执法民警依法执行职务。此外,“平昌公安”官微还引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的规定称:人民警察可以根据警情需要,要求在场无关人员躲避。
强调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对现场有控制权,这没问题。但警方对现场的控制,指向的就是对违法行为的控制,对公共秩序的维护。民众围观执法并拍摄,源于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这是一项宪法性权利。从遵宪行宪护宪的角度看,拍摄执法的民众岂能被认定为“无关人员”?警察执法,与行政相对人是一组法律关系;民众拍摄执法,与执法者是另一组法律关系(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拍摄者自愿履行宪法权利,就是这组监督法律关系的“相关者”。
但是,另一方面,民众也应该注意围观拍照应该有边界意识。拍照不能影响警察的正常执法行为,另外,拍摄的视频也应力求客观,尤其是将视频传播到媒体或网上,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当下的全媒体时代, “人人都有麦克风”已是事实。警民互动的舆论新生态,就建立在这一事实之上。警察执法是公开行为,理当接受公众的监督。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摄像头的无缝覆盖之下,警察执法的确不如以往那么“方便”了。而民众的监督同时也意味着责任,对事实和真相负责。这正是时代的进步,是促进警方文明执法、开明执法、严明执法和透明执法的契机。
□王琳(海南大学副教授)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民众拍摄执法 太远警察打人


美国旧金山圣诞老人大聚会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
不走陆路改空降 “圣诞老人”搭热气球出发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泉州开幕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领取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
伊拉克民众集会庆祝击败“伊斯兰国”
探访中国造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