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浙江“机器换人”换血农业 开辟“大农机”发展格局

中新网杭州11月30日电(方堃?杨韵仪)可远程遥控的自走式喷雾剂、一次收获数十个包心菜的收获机、使农具保持水平的拖拉机动态平衡系统……在刚刚结束的2016浙江农业博览会上,以“农业+机械化”为主题的现代农业装备展示区尤为引人注目。
作为沿海的“经济大省”,农业从来不是浙江GDP占比中的主角,但在浙江经济增长向创新和服务驱动转型之际,其农业并没有在这场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被边缘化,反而走出了一条“机器换人”换血传统农业发展路子。
今年10月,经农业部批准,浙江将创建全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大力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及协调推进养殖业机械化。
“机器换人是推动浙江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蔡元杰表示,根据计划,到2020年,浙江将建成一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以及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程度突出的示范基地,逐步开辟“大农机”的发展格局。
因地制宜谋发展 助传统农业焕新生
浙江囿于“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形因素,山丘广布、耕地碎片化,农业机械似乎难以施展拳脚,但另一方面,浙江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非常需要机械化提升产能。
为了解决“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矛盾,浙江因地制宜,不同地形,不同产业,施展不同的策略。
在绍兴水稻种植区,种粮大户金银燕承包的3100亩田地,从耕地、插秧、施肥到收割、烘干,一条链全部由5台拖拉机、13台插秧机、3台收割机、18台烘干机完成。
“如果不靠机器,这么多的田,几百个人都管不过来。”金银燕告诉记者,他的地从8年前的260亩地扩展了3100亩,但人工仍不到20人,这正是农业机械高效率的硕果。
当下,农业的机械化已成为稳定浙江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适合小块耕地的微耕机、轻便的小型采茶机、山地轨道运输车……这些先进的农机设备正在浙江广大山区发挥大用处。
浙江省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的所长陈国庆感慨,如果不是山地轨道运输车,山区里的果农不仅要花费高额的人工成本,而且效率也非常低下。据悉,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73.5%,茶叶的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设施农业面积以年均20万亩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已达到345万亩。
编辑:梁霄
关键词:浙江 农业 农机 换血 格局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