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93岁叶嘉莹:莲心不死,人生未老
“我从各种人生苦难中走出来,还活到了今天。”93岁的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15日晚在南开大学“叶氏驼庵奖学金”发放仪式上感慨,如今教书育人初心不改,想把藏书、书画及身后积蓄留给待了37年的南开,衷心希望南开学子能有建树。
资料图:叶嘉莹(中)。记者 张道正 摄
“叶氏驼庵奖学金”是叶嘉莹先生于1997年以恩师顾随先生名号“驼庵”设立。颁奖礼,忆及与顾随先生吟诗相和的往事,叶嘉莹用“师弟因缘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来评价。
93载岁月如流,叶嘉莹教书73年。她笑看教书育人生涯“与老师认识70余年,来南开37年,这算百年缘分了。”
她把于乱世漂泊之中保留下来的恩师顾随先生当年讲课笔记展示出来,称这是“宇宙间最宝贵的东西”。
少年北京失恃,青壮年台湾身陷囹圄,晚年大女儿车祸罹难,如今小女儿也两次患癌……叶嘉莹尝尽人生百味。但九十多岁的叶先生依然“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定居南开后,叶嘉莹依然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虽然身体状况不如以前好,仍加大了在各地讲座讲学的频率。
她说,自己要打开一扇门,“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否则,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后人。
每次讲课,叶嘉莹必然坚持站立。讲起古典诗词,这位素衣华发的老人便焕发出不一样的青春。历朝历代诗词的精华,仿佛已然融入叶嘉莹先生的生命。纵情吟咏之后,叶嘉莹感慨,诗词有生命,读诗词能让人有心灵的力量。“稼轩60余岁仍想报国,我90多岁还在教书,心情是相近的。”
正是这种书生报国的愿望,让叶嘉莹超越了“小我”生命的狭隘与无常,她牢记顾随先生常跟她提到的话,“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
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捐献积蓄设立“驼庵奖学金”,正是这样的行动。叶嘉莹希望能藉此给予年轻人鼓励,使年轻人能认识到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责任。她希望得到奖学金的青年学子,认识到“驼庵”之名所表现的薪火相传的重要意义。
“老师和学生之间,尤其是教诗词,有一种特殊传承。”叶嘉莹说,诗词是承载了作者怀抱、心性和意志,吟诵尤为重要。中国几千年诗人和词人的精神和品格都在诗词吟诵之中。
至于以老师别号命名奖学金,叶嘉莹表示,这与金钱无关,是为纪念我与他、我与弟子之间具有的超过血缘的关系。
当晚的演讲中,她笑意盈盈地展示了所穿衣服,还有一件绣有荷花的披肩,说这是许多年前讲课时一位学生所赠。
叶嘉莹重吟“师弟因缘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这句诗,称“逾骨肉”是因为子女和父母都未必有相同理想,“我却和老师还有弟子建立了思想与心灵的交流”。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这是叶嘉莹曾经写的一阙词。她说,岁月如梭很容易过去,但自己有一个“千春犹待发华滋”的“痴梦”——在千年以后,自己种下的莲子还能开出莲花。(完)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叶嘉莹 人生苦难 南开学子 讲课笔记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