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四川超四成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块 巴山蜀水绿屏障

2017年01月09日 16:23 | 作者:刘裕国 张文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旌湖发现青头潜鸭!”近日,四川德阳“贵客临门”——旌湖经过水环境治理,吸引3万多只候鸟前来越冬,并在这个冬天发现极危鸟类青头潜鸭。重工业城市德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四川坚持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缩影。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意义重大。近年来,四川系统实施江河流域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连通江河湖库水系,维持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同时实施水库、湖泊“清水工程”。2015年底,四川出台“水十条”,计划到2020年,使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并在本世纪中叶使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3000亩;响水六坊湿地公园,3000亩……在眉山市,这样规模的湿地公园已有10多个。近年,眉山启动“千湖之城”项目,依湖傍河建设湿地公园,收到良好生态效益。以该市仁寿县为例:湿地建成后不仅气候和降雨量明显改善,而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达到每年300天以上。

湿地活水凸显综合效益,生态功能改善区域环境。四川湿地众多,仅国家级和省级湿地便达40多个。推进湿地修复治理,发挥“地球之肾”功能,四川在完善湿地保护网络的同时,依托河流、湖泊等湿地资源,积极开展退耕还湿、退生态补水,稳定和扩大湿地面积。

走进宜宾市鸭池乡大坝村,只见片片梯田种满了果林:通过种植水保林和改土治水,全村2015年水土流失量比2013年减少70%以上。在该村的水土流失治理中,仅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便超过1200万元。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四川 面积 生态 湿地 巴山 屏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