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黄海:服务业“十三五”如何发力

2017年01月12日 10:11 | 作者:文/黄海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去年1-9月,服务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52.8%,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8.5%。在看到中国服务业的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它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任务。

首先,服务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是相对的概念。之所以最近一两年服务业贡献的比重比较高,很大程度上是投资、出口大幅度下降,甚至负增长,可谓此消彼涨。实际上,去年1-9月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只增长7.6%,比上一年全年8.3%的增幅还有回落。其次,传统服务业仍占主体,服务业结构还需要优化。2014年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业占比比较高,接近1/3,金融业只占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也占9.4%。第三,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不高。我们的服务贸易从1997年开始统计,到现在已经20年了,始终是逆差,而且逆差越来越大,去年1-9月份逆差已经达到了1660亿美元,而上一年是1366亿美元。服务业这种常年的巨大逆差反映了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十三五”时期及以后加强服务业?

第一,发展目标上,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在进行经济转型的现实,合理确定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等指标。有学者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经济,把服务业的占比提得比较高,我认为这不太切合实际。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处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中,中国的制造业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服务业才能有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经济回落,是L型发展阶段,何时能探底还在讨论。服务业的平均劳动生产力明显低于制造业,这一两年从珠三角、长三角加工贸易企业退出来的工人转到服务业,生产力是比制造业低的。如果服务业占比过高,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产生影响。我认为,还是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并没有刻意提出服务业,而是包括“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二,发展重点上,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我们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准备用10年的时间使中国制造业达到和赶上世界经济水平。服务业应该配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比如说交通运输、物流、金融、高技术服务、设计咨询等,还要鼓励发展外包,让制造企业把这些转移出去,外包出去,促进社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使中国的制造业能够有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有一个质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服务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同时,要以制造业为重点,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提升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养老、保健、育幼、家政等市场需求旺盛的短板,改造、升级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

第三,发展方向上,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催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现在我们谈到服务业,还是按照过去传统的讲法,实际上,互联网出现之后,特别是移动客户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出现之后,出现了很多新的业态,这些新业态都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和低消耗、对资源依赖程度较少等基本特征,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具有意义。

第四,发展政策上,继续简政放权、减少市场准入审批,为中小微服务企业打开大门,继续完善服务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各项配套政策。服务业营改增是一个重大改革,这个改革需要配套、需要完善。根据服务业轻资产、劳动密集、人员流动快等特点,认真研究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社保政策等,精准支持服务业发展。

最后,坚定不移地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差距主要是在服务业领域,开放度比较差,外资进入不太容易。按照国际世贸组织的分类,中国的服务业开放的门类超过了100项,比重很高了。但按照服务贸易的方式,比如说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等,我们还有很多门没有开。

(作者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黄海 服务业 国民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