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女作家身残志坚:口叼筷子十年著八部文集
母亲指导 自学成才
莹雪自幼患病,母亲苗凤芹对她也是竭尽全力。
莹雪说,母亲经常讲起她儿时的事情,她记得母亲说,在她两岁的时候,母亲请了3个月的假,带她到沈阳看病,父亲一人继续上班。
每到医院打针,莹雪都会大哭一场,为了不让她感觉打针太痛苦,母亲想出一个分散她注意力的办法。看到莹雪眼泪汪汪的眼睛,还有正撇着的小嘴儿。母亲把她抱在膝上,温柔地对她说:“我们背诗好不好?”莹雪哽咽着问:“背诗,扎针能不疼吗?”母亲说:“妈妈也不清楚,我们试试吧。”
因为母亲知道莹雪最渴望就是病好,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走,所以母亲继续说,“不是有一句俗话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走’ 吗?”“走”这是母亲故意把“诌”说成了“走”。从此,母亲就开始每天教莹雪背诗。“或许冥冥之中的安排,在我背诗时,打针似乎真的不太疼了,从此以后我也不再哭闹。”莹雪回忆道。
从沈阳回来后,母亲经常抽时间或者教她背诗、或者念童话故事。“通过母亲的循循善诱,让我走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优雅晴空。这样的启蒙一直持续到我学会自己查字典。后来由于工作与家务繁忙,母亲转而让我独立管理自己每一天的学习。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自主安排学习的习惯,直到现在。”
“那时的我,父母不忍心直言告诉我,残疾已然注定。我却隐约感觉到,有可能我的病今生不会治愈,我那个幻想很久的上学之梦,将永无梦圆之时。我今后唯一希望就是向张海迪那样努力自学,或许才能实现使自己活得有自尊、有价值的夙愿。”莹雪把张海迪作为自己的榜样。
网络交流不提身体状况
早在1998年,莹雪开始投稿,当年年底便有稿件被发表,莹雪看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更是每日早起晚睡专心创作。
2005年9月,莹雪经一位新加坡华人文友的介绍,认识了一批加拿大华人朋友。
“当初,他们只是特别喜欢我的诗词,谁也不知道我是残疾人。我从不主动在网上透露自己是残疾人。不是因肢体残疾而感到自卑,我觉得肢体只是承载灵魂的载体,病残是客观存在,没必要刻意回避与向人祈怜,拥有健康向上心态的灵魂才是完美的生命。况且文学是用心写出来的,既然这样,文学就与肢体无关,那又何必述说,乞求别人同情呢?我要自尊地活着。”莹雪说道。
2006年夏,这些朋友偶然看到一位网友转载报道莹雪事迹的帖子,感到十分震惊,才知道她是一名残疾人,“莹雪是我们华人的骄傲!”朋友们感叹道。
2007年3月,加拿大的朋友在网上联系莹雪,筹资为莹雪出书,这令莹雪感动不已,毕竟素未谋面,对方能这样帮助自己,让莹雪泪流满面。
就这样,2007年12月30日莹雪的第一部诗集《心语》出版了。看到自己的作品印成了书,莹雪再一次落泪,心中对帮助她的朋友一次次地道谢。
编辑:梁霄
关键词:女作家 身残志坚 筷子 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