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重庆女工美国创业:开启人生“下半场”
“那几年政府在大力提倡国营企业减员增效,单位也在动员职工下岗,我就答应了。”2月26日,回乡省亲的杨康妹接受采访时说,“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想着自己还有一些行政管理和一线销售的经验,不如出去闯闯,如果成功了,还能给国家挣点外汇。”
生于建国初期,当过8年知青,返城后在6000多人的集体制企业做过行政,改革开放了又到国营企业做风里来雨里去的一线销售,然后在上世纪90年代末碰到国家下决心打破“铁饭碗”。杨康妹感觉自己“好像什么时髦都赶上了”。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很多都是这样过来的,但再多的荣誉,再多的精彩,都已经过去,属于我们人生的上半场,”今年已经63岁的杨康妹说,“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当时就想着,大不了从头再来,下半场该开始了。”
在46岁的年纪出国闯荡,掌握的语言也只有重庆话和带着重庆腔的普通话,杨康妹人生“下半场”的起点不高。
“既然出来了,肯定要尽力拼搏一下,也算对自己有个交代,大事做不了,我就从小事做起吧。”经过一年多的考察,杨康妹与一位重庆老乡合伙买了辆二手车,注册了一家名为“LUCKHOUSEKEEPER”的清洁公司,开始了异国他乡的创业之路。
“我们这个公司的所有家当就是一台车和上面做清洁卫生的用具,最开始的工人就只有我们自己,客户为什么会把活给我们?”杨康妹总结自己46岁“高龄”还能在美国立身的秘诀时,只有两个字“诚信”。
“诚信很简单,就是哪怕生活再困难,也不要因为订单或者任何原因向别人虚夸自己的能力,在为客户工作的时候,勤快一点,只拿自己该得的酬劳,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真正负起责任,”杨康妹说,“只要你做到了,就可以得到客户的信任,甚至和他们成为朋友,这个道理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都不会变。”
凭借着全部家当一辆车就可以装完的清洁公司,还有巴山渝水培育出的耿直性格,再加上华人祖先流传下来勤劳、认真、不怕吃苦的品质,杨康妹不仅得到当地人的尊重,让自己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还帮助许多刚到美国的华人找到自己的位置,融入当地社会。
编辑:梁霄
关键词:重庆 女工 美国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