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摆渡人"坚持送学40年 这天他上了最后一课
新华社记者 张周来、钟泉盛
2月28日一大早,广西岑溪市波塘镇杨亦村边的黄华河两岸竹影婆娑,河面上笼着一层轻雾。7时30分许,在黄华河边摆渡护送学生已有40年的杨亦小学教师倪华成照例出现在河边,等待唯一一名乘客——四年级学生倪宇雁上船。随后竹篙一点,桨声阵阵,渡船缓缓向对岸学校方向划去。
这天是倪华成在杨亦小学任教的最后一天。1977年,20岁的倪华成高中毕业后来到杨亦小学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从那时起,他同时也成了一名义务摆渡接送学生的渡工。时光荏苒,如今他已年满60岁,再过一天他将迎来正式退休的日子。
“摆渡人”坚持送学40年
百余米宽的黄华河表面平静,水深却超过10米。帮学生倪宇雁穿好橘红色救生衣后,倪华成用全力划动船头的一支木桨,静水无声,渡船缓缓向对岸靠过去。
杨亦村滩急组只有23户人家,却因为一条河与对岸的杨亦小学分隔开来。兴建桥梁耗资巨大,长期以来滩急组的孩子们要到对岸上小学,只能靠家长撑竹排接送。在家长的请求下,同样住在滩急组的倪华成揽下了“顺带”孩子们上学的活。
就这样,小学教师倪华成早上送、晚上接,成了一名义务“摆渡人”。当时工资偏低、生活窘迫,他却从来没有想过向乡亲们伸手要一分钱。“我也就是顺便接送,小事一桩。”
没想到,风风雨雨里这一接送就是30多年。30多年来,每年倪华成都在家长的帮助下重新扎一条竹排。到2008年政府购置铁壳渡船之前,倪华成已用过31条竹排,他自己也不记得接送过多少学生,但没有出过一起安全事故。换了渡船后,倪华成肩负起更多安全责任,接送学生至今。
河上撑船并没有多少诗情画意。在倪华成摊开的手掌里,深黑的粗糙裂痕仿佛一道道时光的印记,记录着他40年来一个又一个摆渡送学的日子。
编辑:梁霄
关键词:广西 送学 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