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形式主义影响实效 脱贫攻坚战今年该咋干
问 “输血”变“造血”,企业如何参与好
依靠市场力量,释放经济潜能,鼓励投资创业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地方扶贫中,社会力量的加入带来了哪些优势和活力呢?
夺石当:当前以政府为扶贫主体的模式面临“钱从哪来”“钱花哪去”的双重困境。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可有效缓解这两大难题,尤其是社会力量通过教育、产业扶贫等模式,扶到点上、根上。同时,有助于释放经济发展的潜能。鼓励和吸引更多非公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创业,由被动“输血”变主动“造血”,既可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也可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延伸和可持续,释放贫困地区的市场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刘强: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政府有职责,社会有责任,民众有义务。当前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还存在着“政府热、社会弱、市场冷”的局面,社会力量对精准扶贫的支持、支撑作用还有发挥潜力。因此,不能把扶贫只当作是政府的事、干部的事,而是要发动社会力量、各方面力量共同来做;不能光靠行政手段、行政力量来推动,还要运用市场的手段和方式,依靠市场的力量、社会的资源来推动。
问 如何防止“假脱贫”“被脱贫”
时间服从质量,不搞盲目攀比,常态督查督办
记者: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现象,如何看待?
夺石当:这说明扶贫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没有尊重扶贫工作客观规律,没有处理好速度与成效的关系,扶贫方式过于简单化,追求短期效果。
中央明确脱贫攻坚目标后,地方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急躁。有些地方急功近利,对脱贫目标层层加码;有的不考虑稳定脱贫,单纯计算当年收入,把贫困人口“算”出去;有的不研究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措施,简单采取“低保兜底、一兜了之”的做法。二是拖延。有些地方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上比较被动,贫困群众满意度低。
记者:如何避免这些现象?
颜岭:坚持时间进度服从质量,不盲目攀比,坚决防止出现“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现象。一要防止急躁症。综合考虑贫困人口规模、贫困程度、发展基础、投入力度等因素,科学调整贫困退出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防止不切实际的层层加码,坚决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二要防止拖延病。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克服挤出效应,避免歇口气的想法,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刘强:我们依托大数据实施精准扶贫,构建形成遵义扶贫云平台,推动扶贫政策和扶贫资源投向更精准、扶贫管理更精准。对贫困县开展蹲点督查督导,实行常态化督查督办,对工作不力的单位采取挂黄牌督办,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管理。对存在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等情况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扶贫 脱贫 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