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基层敬老院院长的不安:一怕安全问题二怕老人生病
未来在哪:基层敬老院院长的不安
盛化斋也老了。现年60岁的他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和颈椎病,医生嘱咐过不能干重活。他说,在自己实在干不动前,一定要找一个能让他放心托付敬老院的“接班人”,“但现在还没有眉目”。
让盛化斋们不安的,一是个人前途,二是敬老院的将来。
其实,院长和敬老院里的护理员、炊事员一样,都只是“临时工”,每月的工资仅有1500元,干一个月拿一个月工资,离职之后没有其他待遇。五保户有敬老院养老,而他们的养老又有谁负责?
安徽省民政厅福慈处处长张振粤说,安徽省的农村敬老院将逐渐转型为公建民营的民办非营利机构,即政府投资建设,与专业管理团队签订合同,按照协议价格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并且对管理团队的服务质量进行考核。院长就是“老板”,全权负责雇用员工、发放工资,敬老院可以对外收住非五保老人,赢利归院长支配。
但是基层认为,这种模式在贫困地区难以推行。贫困地区财政一直吃紧,现在的敬老院管理人员是在低薪低待遇的情况下聘任的,大多数院长都是党员干部,觉悟高、责任心强。如果转为公建民营,政府按照现在的运营费用招标,根本没有人愿意“承包”敬老院。而且,如果按照市场价格运营,管理团队的薪水会大幅上升,财政无力承担。
“现在40多岁50出头、有能力有文化的人都还在外面打工,才看不上每个月这1500块。要干的都是伺候人的活,又苦又累,谁愿意回来呢?”旧城镇民政办主任潘玉春说。
有些地方开始聘任退居二线或退休的乡镇公务员担任院长,而这些院长还是只拿原来的职务工资,他们笑称当敬老院院长是“光荣的义务劳动”。
盛化斋“小气”得很:食堂的锅坏了,他就补补再用,水电坏了,请外面的修理工来修要两三百块,他就自学了电工。“大的支出比如修房子、买家电上面给拨款,但是琐碎的日常开销都得省。”盛化斋说,现在拨付的工作经费仅够人员工资,稍微大手大脚就要入不敷出。
“没有责任心,想着名和利,敬老院的活根本干不了。”他说。(半月谈记者 鲍晓菁 高皓亮 甘泉)
编辑:梁霄
关键词:基层 敬老院 安全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