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温暖而略带心酸的留言 揭开“急诊人”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7年04月11日 14:37 | 来源:扬子晚报
分享到: 

不经意引起的关注

“留言纸条”被大量转发,网友千条评论说感动

第二天下班后,杨芬将手写的这封留言放到自己的QQ空间里,同事看到后纷纷被感动,于是在微信朋友圈、微博、QQ群上转发,谁也没有料到留言在两天时间里大量转载,粗略统计转发近百次,各种留言超过千条。

网友@舒舒评论说:看到这封护士夜班前给孩子的留言,我流下心酸的泪,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这份艰辛。

网友@烟波江上评论说:看到很多人的感慨,不禁想起十多年前,刚上小小班只有19个月大的女儿,站在托儿所栅栏门后,独自一人眼巴巴地紧盯着大门,老师都劝不回她,直到我出现时,笑着流眼泪的情形!

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医生陈汝杰在转发了这封留言后对记者说,留言蕴含着杨芬对孩子细心的疼爱、无尽的牵挂和依依的不舍,更真实地反映出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医护人员特别是急诊护士高风险、高紧张度、频繁倒夜班、上班时手机不可随身携带等工作特殊性,让医护人员的子女无疑比同龄孩子需要承担的更多。

延伸开去

扒扒“急诊人”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通大附院急诊室护士张健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同事朱玉琴身上的一件事。有一天只有朱玉琴和女儿在家,朱玉琴要去上班,女儿要去上幼儿园,于是她早早地就把女儿叫起床,七点一刻来到幼儿园门口,可是大门紧锁,七点半大门还没开,再不上班就要迟到了,于是朱玉琴无奈地选择离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哪里愿意一个人留在园门口,拔腿就追妈妈的电瓶车,追不上,一个人摔倒在路上。现在朱玉琴的女儿已经五年级了,每天放学独自过马路、乘公交。

顾霖的妻子郁红霞是通大附院急诊室108位护士中的7位护士长之一。顾霖说,与死神赛跑的共同目标,令急诊科医护人员亲如一家,也让他们这些“女婿们”也都成了铁兄弟,还经常在一起交流“育儿”心得,顾玉慧的丈夫学会了给女儿扎辫子,吉云兰的丈夫学会了烧菜……

采访结束时杨芬对记者说:“急诊医护人员工作的确很苦很累,在生活中有时也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但最希望看到的还是病人的康复以及来自患者的理解与尊重,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才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温暖 心酸 留言 故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