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看护“二孩儿”老人成主力 有人出钱出力受埋怨

2017年04月17日 21:44 | 作者:李海霞 |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不放心只能累自己

如家人所愿,去年春天,儿子、儿媳给刘阿姨生了一个小孙女。孙子、孙女都有了,刘阿姨夫妇乐得合不拢嘴,他们也按之前说好的,从城里搬到了亦庄的儿子家。

一开始,大家分工明确:儿子、儿媳负责接送孙子上幼儿园;保姆负责专职带孙女,刘阿姨的爱人负责采买,刘阿姨负责做饭。

可渐渐地,分工就模糊了。儿子、儿媳经常因为工作,不能接孙子放学,刘阿姨的爱人只能当替补了;保姆带孩子不上心,刘阿姨一开始不好意思说,就要在后面打下手:奶瓶没刷干净,刘阿姨默默再刷一遍;新买的衣服标签儿没剪,把孙女的脖子都磨红了,刘阿姨悄悄把标签儿剪了;孩子睡着了,被子没盖好,刘阿姨要不给盖,孩子就冻着了。

这样的事儿多了,刘阿姨忍不住了,有什么看不惯的,就直接和保姆说,一般的事儿,保姆还都听,但就一件事,保姆和刘阿姨顶上了。刘阿姨觉得,为了睡得好,孩子晚上可以用纸尿裤,但白天就最好不要用了。这件事刘阿姨说了四五次,保姆就跟没听见似的。有一天刘阿姨又说,保姆还抢白:“要不用纸尿裤,我一天就什么都别干了,光洗尿布了。”

刘阿姨听了心里那叫一个堵:“我们一个月5000元请你干什么来了?我花钱不说,还支使不动了。”但鉴于保姆不好找,刘阿姨还是忍了,但她看不得孙女整天围着尿不湿,不透气,白天就不给孩子用,但尿布只能自己洗了。

后来,刘阿姨越想越觉得不合适,保姆什么都干不好,我花钱不说,一天还要给她做三顿饭,看她脸子。算了,不用她,自己带得了。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儿子、儿媳说了。儿子、儿媳原本不同意,但拗不过刘阿姨,就同意了。

刘阿姨虽然一天到晚累得要死,但想想,自己照顾得精心,孙女一天到晚笑个不停,就觉得值了。

出钱出力受埋怨

刘阿姨说,因为他们夫妻退休金高,一个月有15000元左右。想着自己花不完,将来都是他们的,将来给不如现在给。因此,他们搬到儿子家后,保姆钱,买菜、买东西都是他们花钱。儿子、儿媳主动给过,他们也没要。

“老人都这样,对儿女能帮就帮。我们一个同事,儿子要了二孩儿,经济压力大,他们身体不好,帮不了儿子,一个月补贴儿子1万元。等于除了生活费和买药钱,都支援儿子了。”刘阿姨说,岁数大了,他们对钱都看得不那么重。

受累不怕,花钱也不怕,就图个“顺心”。但实际上,这样对于观念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的两代人来说很难。刘阿姨和儿子、儿媳住得时间久了,矛盾就出来了。

前几天就因为“追着给孙子喂饭”这件小事,儿媳妇不高兴了。“让孩子自己动手,哪怕吃得乱七八糟,也是一种锻炼。”儿媳从来不追着孩子喂饭,这顿不吃,只好饿到下顿,中间没有任何零食。但刘阿姨不行,看到孙子不吃饭,心疼不说,还起急:“孩子才4岁,不吃饱了,不是影响发育吗?带孩子不能完全看书本。”

“我是亲奶奶,带孩子能不精心吗?另外,我带孩子觉得自己观念挺新的,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还是达不到儿子和儿媳妇的标准,老嫌我带得不好,看孩子累了一天,回来还得听‘批评’,甚至要看儿媳妇脸色。”这是当初刘阿姨没想到的。

自己心里不舒畅,刘阿姨忍不住会和老姐妹们唠叨唠叨,后来发现,很有共鸣。“微信里,我们有个群,都是帮儿子、女儿带孩子的,几乎每天都开‘吐槽大会’,大家说说,心里还舒坦些,不然,要憋死了。”刘阿姨现在觉得骑虎难下。

据了解,随着二孩儿时代的来临,因为职场竞争激烈,不少年轻爸妈因忙碌把孩子交给了老人,或是老人出于亲情需要,主动和子女靠近,承担起带孙辈的责任。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因带孩子引发的老人如何安度晚年和隔辈看护带来的家庭矛盾越来越多,像刘阿姨这样“痛并快乐着”的老人成为很多二孩儿家庭老人的普遍现象。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二孩儿 出钱 埋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