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25岁创客造卫星 “广州开发区1号”最快年底升空
寻找微小卫星的商业价值,他们找到的突破口是智能农业。支持罗澍的是同一个投资人黄先生,他的创业公司从事农业数字化。2014年底,罗澍把自己的微小卫星应用构想讲给黄先生听,成功得到了他几百万元的风险投资。这次,黄先生希望通过天上一颗卫星,解决地下的智能灌溉问题。
一直以来,农作物如何灌溉仅靠代代相传的传统经验。如果可以制作一些像探针一样的水分仪,大量直接插入土地里,感知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就可以为农民灌溉的频率和强度提供参考。如今,这些水分仪已经研究出来了,发射一颗卫星通过传感器收集实时数据,变成了项目的关键。
卫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发电配电、保温辐射、电子通信、光学跟踪、燃料化学等多个领域。最困难的是抗辐射设计,幸好KS-1Q在轨道上送回的数据,让他们更有把握对抗太空辐射环境。
据透露,这颗微小卫星重约5公斤,对比KS-1Q仅1.4公斤的重量重了不少。“这一次,技术已不是太大的问题,”罗澍反复强调这点。在研究过程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为科创航天提供了扶持经费,卫星拟命名为“广州开发区1号”,最快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它将通过搭载火箭飞上太空。
“追星少年” 起步于一个论坛一个车库
1992年出生的罗澍,2015年从中山大学毕业。他从小就是一个“火箭迷”,他的追逐梦想之路,落脚于一个论坛。
2005年,罗澍在搜寻相关资料时接触到了科创论坛,这是国内最早的一个科技爱好者聚集地,一下子吸引了还只有13岁的罗澍。他大胆地用刚学的C语言编写成仿真软件,用来解弹道计算的方程,结识了众多的行业前辈和技术达人。
上了大学后,家境殷实的罗澍把理论变为实践,“捣腾”起了火箭的研发,一下子成为中大的焦点人物。
2011年,科创论坛宣布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民营航天的机构——科创航天成立,罗澍于2013年当选为科创航天总工程师。
广州开发区 提供众创空间实验室支持造卫星
罗澍对未来雄心勃勃:“能不能自己制造一个卫星?”他的工作场所是广州市内一个车库。“第一次知道他们的工作环境,我很惊讶,大梦想应该有个好平台。”广州市光机电研究院院长任豪说,他热情提出,可以免费提供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印客时光”众创空间的办公场地,实验室开放使用,光学仪器测试装备可以帮助卫星测试。这间200平方米的开发区大房间,成为了这个年轻创业团队的事业起点。
编辑:梁霄
关键词:创客 卫星 广州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