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小伙修摩托背唐诗被嘲笑 十年后成青年作家
少年的际遇 文字敲开的读书梦
离开山村时,父亲说:“不上学还能活着,不吃饭就活不成了!”这个连副眼镜都配不起的少年,带着不甘和委屈,以及父亲一句朴素的安慰,去了吕梁交城一家玻璃厂打工。
吃着大锅饭,住的房子是简易工棚,房顶是用石棉瓦盖的,大通铺上睡12个人。有一次,半夜风大,一干人还在睡梦中,房顶却被大风刮跑了。工友们揉着眼睛满地找被子,15岁的端木却在枕头下方用力摸,摸到“宝贝”还在,他才长长舒了一口气。他的“宝贝”,是一套5册装的《笑傲江湖》,那时是他唯一的精神食粮。
贫困的农村,往往是同村人有人干厨师,就会带出一帮厨师;有人干装修,又会带出一批做装修的人。端木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这在兴旺山村的村民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1999年到2003年的4年间,端木先后干过饭店传菜员、洗碗工、玻璃厂工人、加油员、摩托修理学徒等。
修摩托的间隙,端木背完了《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在工友们抽烟打牌的时间里,阅读林语堂、钱钟书、鲁迅、沈从文的书,孤独的他还开始写起日记。
在那样一个迷茫又艰苦的阶段,一个人的出现照亮了端木的文学梦。这个人就是比端木大两岁的韩寒。韩寒1999年因为《杯中窥人》一鸣惊人,高一退学出版小说《三重门》大获成功,使端木看到了人生中的另一种可能。韩寒的特立独行和锋芒毕露,也激发着吕梁山上的少年端木,他用业余时间学习计算机培训课程,并练习写作,给当地的报刊杂志投稿。
一篇在吕梁日报发表的文章成为了端木人生中的转折点。这篇文章引起了时任永宁中学校长的冯育德老先生注意,冯校长辗转联系到端木,破格免试、免费录取他到该校就读高中。“那个时候很无知,觉得韩寒退学还可以当作家,那我为什么还要再上学?冯校长就告诉我,要再读书,也许你会是下一个赵树理。”端木说,很感激冯校长这位“伯乐”的鞭策与鼓励,使自己更加坚信一点,那就是:“我的写作是被认可的”。
北漂的勇气 不怕与世界较高下
踏入高中学堂的第一天,冯育德老校长就在各个班里巡回演讲,隆重介绍端木给大家,说:“张伟是咱们学校唯一一个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的学生,你们也要加油啊。”这种肯定让同学们对端木很佩服,使得辍学4年的少年不但没有自卑,反而在一种友好的鼓励中重拾自信。他开始在《中学时代》等杂志上发表小说,并获得《现代语文》杂志主办的第三届“孔子杯”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
由于偏科,端木尽管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但还是到了北京去读大学。大一没读完,他感觉没有学到自己想要学的,于是产生了退学的想法,希望离自己的“文学梦”更近一点。当时,他的大学老师、作家韩静慧,给予了端木莫大的支持,不但鼓励他独立思考,还介绍他到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
他第一天去面试,杂志社负责人聊了一会儿突然说:“你写篇文章吧,就写写我。”端木打开杂志社的电脑,很快就写完了。负责人看完这篇文章后,马上决定录用他。在这里,端木写文章、当编辑、做校对,一个从山西农村来到北京的年轻人,渴望有一个机会能展露自己,同时也不放过任何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每天5点起床坐公交车去上班,晚上回到出租屋时已经10点,但端木不觉得辛苦。他说,“敢来当北漂,就不怕与这世界一较高下。”有一次,杂志社负责人在北戴河出差,让他送过去300本杂志,那时候平生只坐过汽车的端木拖着重重的杂志上了火车,因为上错车厢,端木拖着300本杂志往自己的车厢走,等到了正确的车厢,火车都快到北戴河了,他的两只手磨出了好多血泡,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后来,杂志社解散,端木一边在家写小说,一边找工作。
编辑:梁霄
关键词:小伙 摩托 唐诗 青年作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