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扎紧制度之笼 磨砺反腐利器
从个人婚姻到子女房产,从投资经商到海外存款……各地领导干部近期正在集中填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这项走过22年的制度,从只报不查到既报又查,从部分查核到“凡提必核”,已经成为从严治党的一把利器。(4月23日新华社)
全面从严治党,贵在扎紧制度笼子。从首次要求填报配偶、子女虽未移居国(境)外但连续在国(境)外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情况,到报告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在国(境)外的存款情况,与过去20多年相比,2017年版《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堪称升级版,许多报告项目细化出多个子项目,内容详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与时俱进,而且更严更实,从制度上约束规范了领导干部的行为,对于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实,关于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早已实行。199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之后,《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相继出台。但从制度执行和落实的情况效果看,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举措,这项制度在一些地方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产生出应有的实际效果,一度引发“走过场”的质疑。
对此,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2013年底中组部印发通知,提出将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2015年1月起,中组部在全国范围部署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凡提必核”,凡是拟提拔为副处级以上干部人选、后备干部人选以及转任重要岗位人选等,都要进行重点抽查核实。同时,明确将加大随机抽查力度,由3%至 5%扩大到10%。
伴随着制度的逐步完善、越发严格,在实践中收到了立竿见影的积极成效。诚如云南省一名组织干部告诉记者,“记得几年前大家填写都比较随意,甚至是在应付了事。”经过这么多年,各级领导干部对个人事项报告越来越重视,一点都不敢马虎。“毕竟这是要上报并抽查的,不但填写很认真,有些领导干部遇到不清楚的,还一遍一遍地过来问。”何以会出现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明显变化,其中最直接的动因就是现在动真碰硬、真查真惩。概而言之,个人事项报告制度震慑力十足的原因在于“查处有力”。事实为证。据中央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全国因查核发现不如实报告等问题被暂缓任用或者取消提拔重用资格、后备干部人选资格9100多人,因不如实报告等问题受到处理的共12.48万人。
制度没有最严,只有更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新制定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自1995年实行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开始,以“家事”“家产”为对象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已经走过22年。这一制度不断完善、越发严格,目前已经成为从严治党的一把利器,对领导干部个人行为形成了有力约束。有理由相信,伴随着这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必将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促使领导干部对党忠诚、遵规守纪、诚实守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制度 报告 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