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杨知行: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国家标准化第一起草人
标准是占领市场最有力武器
1999年,机会来了——有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清华毕业生带回了蜂窝式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方案,希望结合欧美标准优点,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标准。清华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杨知行。
“我感觉这就是自己期待已久的点。”杨知行说,“电视机是国家关心、老百姓需要的重点产业,当时占信息产业的比重超过40%,适逢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的变革时代,如果能制定优于欧美方案的标准,就是掌握了最前沿的技术,让我国企业拥有国际市场竞争最有力的武器”。
长期以来,中国的彩电制造量和保有量都是世界第一。然而,在数字电视时代前的黑白、彩色电视两个阶段,中国的电视标准都是选用欧洲的标准,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国内相关产业一直都只能赚取加工费。
1999年,国家数字电视领导小组成立,提出中国数字电视要自主制定标准。
接受任务后,杨知行认真比较了欧美标准的优缺点。当时,美国的数字电视标准采用全时域的信号处理方式,欧洲标准则采用全频域的处理方式。研究每一帧传输信息后,杨知行发现美国标准由一个同步信息区域加数据信号区域构成,欧洲标准将同步信息与数据信号穿插在一起构成数字阵列,并在该阵列前方增加了保护间隔以抗多径干扰。
杨知行想到的方案是,把同步信息放进保护间隔区,以提高传输效率,因为同步信息传输的是已知信号,即使受到干扰也很容易恢复,同时保护间隔又解决了多径干扰问题,这就是DTMB传输方案。同时,杨知行还首次将一种LDPC检验码用于电视传输方案中,形成了一套新的纠错编码方案。
全新帧结构加上超强纠错码,带来了性能稳定的传输效果。2006年DTMB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第一站就选择在香港测试。
这是一场硬仗,香港是全世界多径干扰最密集的地方,不光高楼林立、道路狭窄,同时由于临海,海浪也是反射点,对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极其不利。基本上,能适应香港,全世界其他地方就没有问题了。当时香港已经决定采用欧洲标准,但同意给杨知行一个机会。历经3个多月,针对各种应用场景开展各项测试,DTMB在技术上显示出明显优势。
“接收信号处理时延仅相当于欧洲标准的二十分之一,在高速行进车上的高清晰度电视接收,欧洲标准要四根天线,美国标准根本无法移动接收,但中国标准只要一根天线。”杨知行特别自豪,“覆盖相同接收范围需要的发射功率,欧洲标准要比中国标准大一倍。”
2007年,香港宣布放弃欧洲标准采用DTMB标准,团队成员们对DTMB走向国际市场充满了信心。从2007年到2009年,在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支持下,以清华大学为首,100多家企业参与组建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联盟,开始了在中南美洲的DTMB标准推广。
编辑:梁霄
关键词:杨知行 地面 数字 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