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致敬,那些逝去的青春

2017年05月04日 08:50 | 作者:李建平、王军、赖星、萧海川、郭敬丹、仇逸、盖博铭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青春作伴:该如何弹唱

青春怎样弹唱?

长征是青春写就的组歌。在百岁高龄的红军战士杜宏鉴的记忆中,青春是熊熊的战火,是奔腾的热血,是一首红色的史诗。

在1935年的一场战斗冲锋中,杜宏鉴的右手腕和右腿中弹。射入右手腕的弹头伤及骨头和神经,他带伤坚持行军战斗3年,到达陕北后才经手术取出弹头,从此留下残疾。在枪林弹雨、饥寒交迫中,杜宏鉴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有的牺牲时不过十七八岁。

红军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士兵平均年龄不足20岁,不分昼夜翻山越岭,与敌殊死搏斗;平均每300米就倒下一名勇士……残酷的事实面前,为什么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会如此英勇顽强?

心有信仰,青春无悔。杜宏鉴说,不管怎么苦怎么危险,他始终坚信,只要跟着大部队,跟着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对于胜利,我的信心从未动摇。”

岁月悠悠,青春作伴。作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的后人、“60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谈起自己的青春,不无感慨。

“我很感念在青春时代,生活带给我的磨砺与挫折,我也懂得了传统士大夫的弘毅精神。”他说。

多年前,他发起乡村儒学讲堂,进农村、入农户,为老百姓讲解优秀传统文化,给乡亲们带去传统文化中向善向上的力量,被乡亲们尊称为“颜先生”。

他认为,学问是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要到百姓、大众生活中去。对他而言,在有限的青春时光里,坚持传播传统文化,是对青春最好的回馈。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吴天祥说:“汗水与青春结伴,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奋斗,他的人生能够绽放五彩的火焰。”

寄语青春:爱家爱国有情怀

翻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的履历,是耀眼的荣誉单:带领团队完成国际内分泌学界瞩目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等研究,学术丰硕。

在他看来,守住理想,才会更有定力,才能守住底线。宁光说,虽然我们所处的年代不同,但大家所追逐的精神都是向上、发展,年轻人应把握时光,多学本领、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做铺垫。

青春激荡着一种新的生命力。

“有冲劲、干劲、敢想敢为、奋发向上是青春的标志。”对当下年轻人,颜炳罡希望年轻人永远不要失去青春的梦想,更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梦想。

“这一辈子就想做加速器”的王桂宋,是同方威视加速器车间的一名工人,见证了国产加速器的突破性发展。他的团队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过1000多条创新建议并付诸实践,他说,工匠精神既是个人情怀,也是群体精神的体现。“青年人要团结协作、以诚相待,踏实做事,守正出新。”

在地质圈里,有这样一句师徒相传的教诲:地质工作是一个凭良心的事,你要认真对待大自然,大自然会给你一个丰厚的回报。“当下青年人的青春应该立足国情、培养兴趣,把个人的奋斗和学习,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多吉说。

国家的未来都需要年轻人去推动。杜宏鉴离休后已为青少年作了近百场革命传统报告,亲历无数次生死考验和生离死别的他,对青年提出了自己的殷切希望:“希望年轻人抱定信念,不怕艰难,勇于探索,珍惜今天的生活,创造美好的明天。”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青春 致敬 逝去 工作 杜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