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皮皮虾号"传递舆论自信
“皮皮虾”用户画像:娱乐化的网民群体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随机抓取了参与转发、评论“皮皮虾号”的微博用户1778名,分析了1881条帖子。按照年龄层、性别、职业、兴趣关注点等标签对这一群体进行画像。(综合百度指数、BlueMC等统计分析所得)
关注“皮皮虾”号人群年龄分布
在这一群体中,90后、95后群体占据主流,占比高达77%,年龄层较低。性别方面男性用户高于女性。群体中职业标签为白领、公职人员、大学生的较多,这一群体的特征表现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社会问题比较关心,同时愿意表达个人观点,网络事件参与度较高。
关注“皮皮虾”号人群地域分布
该群体对搞笑段子、cosplay、漫画和社会热点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他们在互联网上更热衷于关注娱乐化内容,更易接受轻松、有趣的形式,借以缓解现实生活中的枯燥与压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年轻网民群体在不断扩大,他们拥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巧,掌握着网络话语权,塑造着网络文化。而当下的青年群体又成长于电视综艺、流行音乐、网络段子泛滥的娱乐化时代,对世界的认知、情感的表达、性格的塑造带有强烈的娱乐主义和感官色彩,逐渐形成泛娱乐化的网络环境。
关注“皮皮虾”号人群兴趣分布
“皮皮虾我们走”:巧用网络热词营造舆论正能量
网络热词是互联网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它是文本娱乐化、阅读碎片化和信息海量化下形成的独特话语方式,因其形式简短、风趣,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娱乐化色彩,对网民参与公共议题和解读社会事件产生着重要影响。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表明了对泛娱乐化的担忧,“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网络热词的大量使用,难免会造成社会严肃议题的消解,大量娱乐性的词汇充斥在热点事件中,娱乐性替代了事件的严肃性,网民在一片戏谑中粗暴地解读社会问题。近年来被过度娱乐化的“城管”形象就是典型,相关新闻事件的社会意义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社会价值判断和舆论引导方向。
但是,网络热词也不完全是娱乐至死的“废文化”,在当下社会中它更是一种话语表达方式。相比于主流媒体传统的文本表达,网络热词更具表现力、包容性,更易抓住受众情绪,推动事件传播。同时,网络热词有助于拉近严肃社会议题的距离感,让更多的网民群体参与讨论,提高社会事件参与度。
从此次航母命名事件中可以看到,严肃的军事话题与网络热词相遇,发生了“化学反应”,极大提升了传播的力度和效果。在这些严肃社会话题中,青年人运用网络热词及表情包等衍生语言参与公共话题,不仅直观地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发展的自豪感,同时以更具亲和力的方式推动了事件的传播,达到了情感的高度共鸣。
如果运用得当,网络热词也可以成为舆论场正能量建设的强大引擎。舆论引导“因势利导”,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网络热词,才能更加贴近网民群体,提升传播效果,传递正能量。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网络 热词 群体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