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农民工的娃有个尹奶奶:老人自办免费课后辅导班
2004年9月,尹奶奶的孙女上了小学,接孩子的任务落在了她身上。一天下午,正在校门口等孩子的她遇到了孙女同学的家长。这位母亲就在不远处的农民工市场务工,靠帮人粉刷房子为生。原来,上园路第二小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爸妈工作时间不稳定,不能准时接孩子回家。这位家长向尹凤娟求助,“大姨,我今天晚上要加个班给人刮墙,能不能帮我带带孩子。”“这算啥大事,只要你们放心,我就帮你带。”尹凤娟说。
不曾想,打这以后,不断有人让尹凤娟帮助带孩子。不久后她产生了个想法,“我做过小学老师,这些孩子如果上辅导班会花不少钱,如果既能让家长放心工作,又能让孩子们在课后学点东西,那该多好。”她把这个想法和老伴一说,立即得到了支持。然而老人家的房子只有60平方米,除了老两口,儿子、儿媳和孙女也都住在这里。老伴灵机一动,把自己卧室的床拆了腾出了地方。打这以后,老两口睡觉就只能打地铺。
“第一批有5个孩子,都是孙女班里的同学,后来孩子越来越多,最多时候有20多个。他们一般都是从一年级跟我到六年级,孩子们放学就在我家写作业,我也会给孩子们讲故事,带他们做游戏。天气好的时候,就带他们去外面活动活动。有时候家长回不来,孩子就吃住在我这。”看到老人如此奉献,家长们非常感动。2005年,一位木匠家长用废木料给孩子们做了一块黑板和10多套桌椅。
尹奶奶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呵护他们的成长。有一次,她发现有个女生不爱说话,每天晚上八九点钟才被家长接走。奶奶就让孙女和她谈心,原来孩子父母来到沈阳后忙着打工赚钱,一整天都跟孩子说不上几句话。此后尹奶奶就经常和她谈学习、聊故事,让其他孩子多跟她交流,让她融入集体。一个学期后,孩子性格开朗了很多,学习成绩也大有进步,她的父亲几次拿钱答谢,都被拒绝了。
2011年上园街道浅草社区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把政府原本分给社区的办公用房让了出来,把老人的辅导班转到了115平方米的“新家”,而社区的18个人还继续挤在借来的92平方米房子里办公。“现在学校教的科目内容和以前大不一样,为了能跟上形势,更好地辅导孩子,我就让儿子给我下载了视频课程。我还跟学校老师互留了电话,有不懂的就向他们请教。”尹奶奶告诉记者。
不只是课后,这些打工子弟的寒暑假也都是在尹奶奶的辅导班里度过的,“奶奶平时还拿自己的钱给我们买东西,激励我们努力学习。”
编辑:梁霄
关键词:农民工 尹奶奶 辅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