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医改“以药养医”机制不复存在 将督查少开药多挂号
今天,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满月”。监测数据显示,医改后本市药品采购费用和药占比均有所下降,市卫计委表示这符合医改的预期,以药养医的机制已不复存在。
医改以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了解就医变化。有患者反映,药费虽然降低了,但挂号次数却增多了,同样的药量以前挂一次号可以开齐,现在需要分多次挂号。患者表示困惑:“医院是不是为了多挂号而刻意减少开药量”?
对此市卫计委表示,如果是正常合理用药应向百姓说清,如果是医院故意少开药、或者故意少开药让百姓多挂号,各医疗机构必须纠正。接下来本市将对不合理的“多挂号”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如有这类情况将认真核查并处理。
调查一
单次开药少挂号次数增多
案例1:门诊开药2盒变1盒 挂号次数翻倍
定期在朝阳区某三甲医院看皮肤科的周先生,原本半个月来一趟医院随诊拿药,最近一周就要来一次。在周先生提供的处方单上北青报记者看到,3月份该院皮肤科为周先生开具了用于治疗湿疹的“依巴斯汀片”两盒,可以吃两周。4月12日的处方单上,同样的药则变成了一盒。“我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由于季节原因还有点加重。但医生说按规定现在只能开这么多”,周先生说。
“医改后这个药一盒便宜了4.64元,一个月4盒便宜了18.56。但是我要多挂2次号,以前一个月挂号2次自费10元钱,现在挂号4次自费40元。药费是便宜了,但挂号费变多了”,周先生表示,也想过去社区开药,但家附近的社区医院没有这个药,因此只能继续在大医院开药。
案例2:输液5天 为开药挂号5次
4月底,莹莹(化名)因支气管肺炎在通州区一家医院就诊,根据其病情医生建议她输液五天。拿到医生的处方单后莹莹的妈妈发现,处方单上只有一天的药量,这意味着输液五天中,每天都要重新挂号开药。
莹莹的妈妈表示困惑,“以前我在这家医院看病,输液三天,大夫开一张单子我就把三天的药拿齐了,每天过来直接输液就可以了,现在要挂五次号,医事服务费需自费10元,输液五天下来,仅挂号费就花了50元钱。”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开药 挂号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