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男子16年收40块"陨石"致妻走家散 几乎无一是陨石

黄兴元花12万购买的重达300多斤的疑似“陨石”,经初步鉴定,不具备陨石结构特征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矿物研究专家陈志刚检测黄兴元收藏的疑似“陨石”
清晨6点,天色还未见亮,儿子还在深睡,46岁的黄兴元带上馒头、茶水悄悄出门,赶往金堂县云顶山,踩着湿漉漉的露水,开启他的寻石之路。
16年来,上山寻石,已成为黄兴元的日常。寻石之旅短则一两天,长则半个月。此间,他风餐露宿,不再理会人间俗事。
为了圆自己的陨石梦,黄兴元几乎放弃了一切:和家人闹翻,与妻子分居;放弃工作,只在寻石间隙打零工谋生;耗费巨资,将家中摆满石头……
5月8日,经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专业人士鉴定,黄兴元所痴迷的“巨型陨石”,“并不具备陨石结构特征”。16年来的寻石之旅,几乎化为泡影。
“不该搞陨石,搞得家庭分裂,一家人和睦相处才最重要。”梦醒时分,黄兴元有些懊悔……
买巨石
“赌一把,你就发财了” 花12万买下300斤“天石”
成华区枫林路耐火新苑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周围的房屋已开始拆迁。5月8日,黄兴元望着家里的一堆石头,陷入沉思。
房间的阳台上,摆着大大小小40多块石头,“这些都是我到山上捡回来的”;家中的卧室里,还藏着一块300多斤重的“宝贝石头”,这是黄兴元收藏陨石16年来最大的收获。“这块陨石是我在2004年花12万元买回来的,有300多斤重。” 他有些得意地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陨石价值极高,目前都是按克来卖,每克100元左右,他的这个“宝贝”可算是天价了。
对于陨石,黄兴元从最初的感兴趣,到后来日渐沉迷,16年寻石收藏路,如南柯一梦。
他说,2001年时,他在电视上看到国外的节目,其中提到陨石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将来会升值。听到有这种赚钱的机会,他开始一门心思研究陨石,跑到古玩市场打听、到书店买书,可惜当时关于陨石的信息并不多。
与“陨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很快到来。2004年,黄兴元在金堂县云顶山认识了一位60岁老人,对方在出售一块“天石”。黄兴元回忆,老人告诉他,这块“天石”以前是被供奉在寺庙里的。
凭着自学的陨石知识,黄兴元多番观察后,认为这块“天石”就是一块陨石。“赌一把,你就发财了。”在老人劝说下,他用12万元买下这块300多斤的“天石”,“当时就是年轻气盛,想发财,希望能够借此一夜暴富。”
12万元,当年可在成都买一套房子,但黄兴元并不后悔,认为这项投资必将得到高额回报。
寻陨石
翻山越岭寻石
16年捡回40块“陨石”
这块花了12万元的“天石”,开启了黄兴元的寻石之旅。此后,他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发现了陨石收藏的“新世界”,并很快沉迷其中。
“书上说,只要一个地方出现了陨石,周围肯定还会有散落的小陨石。”因此,他开始常年在金堂县云顶山、炮台山、金堂山等地“寻石”。
每次寻石,都如同苦行一般。天还没亮时,他就背着干粮出门,到达目的地后一直埋头寻找,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开水……直到晚上才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去,日复一日,每次寻找都得十天半个月。然而,空手而归是家常便饭,也常常捡回“废陨石”。“这些都是歪陨石,早期我不懂的时候捡的。”黄兴元指着窗户护栏上堆放的石块说,这些“陨石”中,有玻璃块、有废铁、有锰,各式各样,“当年没少走弯路。”
黄兴元开始自学陨石知识,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在网上看陨石图片,读陨石相关文章,自认为掌握了一些陨石的基本特征。“你看,这些陨石都有单质铁,陨石必须要有这个。”他将磁铁块放到石块上,磁铁很快被吸住;他又将300多斤重的“陨石”锯下来的一个切面进行展示 ,“这里面有反光的金属点,还有外部表面有熔壳,气印……这些都是陨石的特征。”
编辑:秦云
关键词:陨石 16年收40块"陨石"


中国“最北”湿地迎来今年首批候鸟
来自中国孩子的原创图书展
二百余件古籍善本引来众收藏爱好者
科学家首次发现不含暗物质的星系
日本篮球机器人表演罚球 灵感来自樱木花道
科学”号考察船的电视抓斗进行深海采样
埃及总统选举投票结束
广州:双胞胎大熊猫断母乳 迈出独立生活第一步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