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握紧智能时代的钥匙
前几天,在浙江余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一个稍显意外的场景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在猝不及防的一场中雨面前,户外展区的许多厂家都在忙着收拢展品,一款名为“小远”的安防巡逻机器人却依然在雨中“执勤”。汹涌人潮、漫天细雨、从容漫步,仿佛织就了一个未来人机共融的智慧时代。
过去,见多了作家天马行空的走笔,看惯了影院冷酷呆萌的刻画,回到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还是只能通过想象来还原人工智能的模样。于是,当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冠军,围棋界为之色变,很多人却只当作娱乐无动于衷;当波士顿动力公司推出一个又一个惊世骇俗的机器人产品,津津乐道更多的还是商场风云……“人工智能离我到底有多远?”这个曾经困惑过很多人的问题,到如今才逐渐有了眉目。
“小远”锃亮的坚硬外壳,折射出其他小伙伴们的全貌英姿。外表迷人的全息影像机器人化身智能管家,不仅会唱歌弹吉他,也能操作家用电器;凹凸有型的健康管理机器人变成家庭医生,拥有“望闻问切”的一技之长,可以捕捉健康指标的风吹草动……各种形状不同、功能相异的服务型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正走下展台、走进家庭,继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风靡之后,点燃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日常应用的无限遐想。
代表一个时代的突出特征,往往是遍布这个时代的生产方式。有学者指出,蒸汽时代最大的贡献,是寻找到一种可以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蒸汽力”,而未来人工智能也将成为一种如同电力一般的资源,能够转化成各个领域的能量。但如果机器人大多停留在冷冰冰的实验室、封闭的生产车间,如果人工智能的概念只存在于科学的语境,那么再高精尖的技术,也无法成为开启时代大门的钥匙。
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人类本身始终是无法绕开的“X因素”。人工智能要成为下一个时代被广泛应用的“智能力”,就要让每个人都有触摸钥匙的可能、使用钥匙的权利,因此人机共融成为必不可少的发展阶段。对此,机器人峰会现场上,有关“服务型机器人的春天何时到来”的讨论令人瞩目。一方面,从单机器人作业到多机器人作业,最终实现人机协作的技术难题尚未攻克;另一方面,疑问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政策红利和市场蛋糕。在2016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出台,提出到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的目标。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滞后的研发进度,更说明研发应该精益求精,不能蒙混过关。在网上检索“机器人”商品发现,目前充斥的大多是扫地机器人等初级产品,滥竽充数者甚众。在某次世界性机器人比赛上,有厂商展出一款老年陪护型机器人产品,号称能够全方位覆盖老人生活,功能却只是在老人摔倒后拍照上传……人机共融的道路固然漫长,但真正能够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机器人,绝不是在音箱或者人形玩具中加入语音模块、摄像模块的大杂烩。技术不成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粗制滥造的“人工智能”消解了人们寻找钥匙的热情、开启时代的信心。
“如果拒绝进行不断的小升级,那么积累起来的变化会最终变成一项巨大的更新,大到创新变成创伤。”从“机器换人”的担忧,到“人机共融”的展望,人工智能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假以时日,当发展到足以冠名下一个时代,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原来人工智能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机器人 时代 钥匙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