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如何认识人工智能的“双重人格”
争抢“饭碗”的“智能杀手”
“人工智能似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参加数博会的360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韩玉刚说,当前不少行业与人工智能结合,但真正把人工智能用起来且用好的却不多,这其中既有技术缺陷,也有法规的不完善。
韩玉刚举例说,之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高速路上,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撞上并钻入一辆18轮大拖车底,车主当场死亡。“这样的情况也许只是智能技术试验中的个案,但当无人驾驶一旦普及,灾难来临时,人没有方向盘该怎么办?”他带着疑虑说,无人驾驶如果撞上了人,法律又该如何给出事故责任判决呢?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明川说,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通俗理解,就是让机器不停的学习人某个领域的大数据,然后代替人类在这个领域高效的完成工作,但机器学习后就能百分之百把工作做好吗?
“尽管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但也输了一局。而如果这样的‘输’是体现在无人驾驶上,那后果不堪设想。”杨明川说,人工智能如在做手术时发生故障,瞬间就是冷血的“智能杀手”。
除了智能技术等缺陷可能导致“智能杀手”外,具体行业中的“机器换人”,也会让人工智能与人抢“饭碗”,也就是说今后很多行业和职业可能会消失,不少人可能失业。
数博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未来30年将被重新定义,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机器换人”将使很多行业“大洗牌”。“未来30年,全球失去就业的速度会比增长新就业的速度快,反过来将到30年以后。”他预测。
据《科学》杂志估计,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代替人类50%的工作岗位。而中国则是77%。有人认为,这个时间节点还将大幅度提前。
应尽早给智能技术“立规矩”
“未来,人工智能会造成失业,但也会产生新业态,增加就业机会。”胡郁说,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于弱智能状态,虽然智能,但没有像人一样的智慧。想让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类,比起完善技术,还应尽早给智能技术“立规矩”。
胡郁说,人工智能诞生至今有60年了,但其与具体行业的应用才刚开始,应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尤其是打造更多技术开源平台,培育更多智能产业生态,让人工智能更好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面对行业结构变革带来的失业,国家还应提前做好更多政策保障。
“大数据就好比人工智能的‘燃料’,决定其奔跑速度。”韩玉刚说,但智能应用越多,数据安全风险也越大,要加紧立法给数据安全应用划定“红线”,保障大数据应用安全。
杨明川说,人工智能今后要像“人一样工作”必然涉及伦理、道德等问题,相关部门还应围绕这些社会问题提前展开调研,让今后这些有别于人类的“智能人”办事服务时也“有法可依”。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数据 应用 双重人格 行业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