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北京市推动平原造林工程 五年新造林117万亩
沙坑荒地得到彻底根治
怀柔区潮白河畔右堤路两侧郁郁葱葱,谁曾想到,这里曾经是北京历史上严重的“五大风沙危害区”之一。
“这里以前都是大沙坑,最深的地方有70多米,地势错综复杂,治理难度很大。”怀柔区园林绿化局局长彭天明告诉记者,怀柔区的潮白河段北起北房镇郑家庄村,南至杨宋镇梭草村,全长12公里,在历史上,该区域曾连续多年干旱且超采地下水严重,导致河道干涸,沿岸土地沙化严重。2014年,怀柔区开始对付这个“烫手山芋”,使用陡坡变缓坡、铺防渗膜等技术沙地造林,一共治理潮白河沙坑6408亩,将沙坑变成了生态景观游憩区。
北京晨报记者在云蒙大桥的南侧看到,从前寸草不生的沙坑,已经变成了植物的海洋,油松、银杏、金叶榆等树和地里的黑金菊花色彩丰富。如今,风沙得到根治,春天下“一场雪”的状况再也不见,附近村民都非常满意,“之前部分沙丘上的坟墓也都迁走了,村民说,不但活人受益,连去世的人都得到了安置。”彭天明高兴地说。
据了解,怀柔区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完成后将栽植各类苗木7.7万株,每年吸收二氧化碳4179.3吨,释放氧气3053.7吨。“未来我们还会美化怀柔新城周边环境,逐步打造一个大型的沙地森林公园。”
生态惠民保障人民利益
在大兴区北臧村镇的绿色港湾工作的窦玉荣,原本是在当地蔬菜大棚种地的农民,自家四亩多地种植花生、玉米、白薯等农作物,“有时候收成不好,一年辛苦到头也赚不到什么钱。”如今,窦玉荣成为了永定河畔护林人,每天为树林浇水、除草和施肥,她见证了几年来当地的变迁,“以前种地的时候,这边经常整片都是沙子,种树之后没有风沙了,而且我每年还比以前多赚了两万多元。”窦玉荣笑着说,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从平原造林项目中得到了实惠,政府给予农民土地流转补助,让农民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同时,60%以上农民都到了林木养护单位就业,单位还为每个人上了“五险”。
“这里原来是永定河的河床,但是极度缺水已经干涸了三十多年。”大兴区平原造林办公室主任任贵平说,通过几年的植树造林万亩,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完全摆脱了历史上“风来滚沙丘,雨来水横流”的状况。不仅附近的村民前去健身,更有从市区慕名而来市民到此骑行,这里成为了市民绿色休闲的好去处。
编辑:梁霄
关键词:北京 平原 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