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45%谣言涉食品安全 “棉花肉松”等撞击社会神经
前不久,一段视频在网络传播并引发大量关注。视频中,有人假借所谓“科学实验”,造谣某品牌紫菜为塑料制品假冒,引起恐慌。在食品安全领域,类似网上造谣、传谣事件早已屡见不鲜,从“纸馅肉包子”到“棉花肉松”,从“低钠盐是夺命盐”再到此次“塑料紫菜”事件,食品安全谣言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社会神经。
“塑料紫菜”造谣,看似违背常识,却为何能在 网络大肆传播?食品网络谣言又为何屡禁不止?有关部门又该如何建立机制来治理网络谣言?
重灾区:45%网络谣言涉及食安
今年2月,几条短视频在社交网络上炸开了锅。视频中,有人将紫菜泡水撕扯,继而用火烧,称该品牌的紫菜很难扯断,点燃后还有刺鼻味道,由此,视频制作者得出结论,某品牌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劝诫网友“别吃了”。
“短短一周时间内,便有20多个不同版本的‘塑料紫菜’视频在网上爆发式传播。”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陈晓山说。
“塑料紫菜”谣言视频在网络上的几何式扩散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据了解,从2月17日至3月28日,黑龙江、广西、甘肃等地多家超市下架视频中出现的某紫菜产品,18家经销商退货,退货金额高达468万余元。
为遏制谣言蔓延势头,维护商家合法权益,公安部迅速展开行动,组织指挥福建、天津等地公安机关严打网络造谣传谣。截至5月底,抓获拍摄“塑料紫菜”谣言视频实施敲诈勒索人员5名,制造“塑料紫菜”谣言人员5名、传播谣言信息人员8名。
“塑料紫菜”谣言因何而起?制谣传谣的犯罪嫌疑人王某表示,他因在吃馄饨时认为自己吃到了“塑料做的假紫菜”,便联系生产企业进行维权,后来起了贪念,想要找企业勒索高额赔偿,于是制作了在网络广泛传播的“塑料紫菜”视频。
无独有偶,日前,因为发布一段声称“肉松饼里装棉花”的视频,青岛两名妇女被拘留。视频中,她们将某品牌肉松饼拿水浸泡,并用手揉搓,形成一团白色絮状物,她们称这种絮状物是“棉花”,并将视频上传网络,引发恐慌。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即使上述谣言已被辟谣,仍有部分网友担心视频内容为真。比如,网友“咖啡N_5205”就亲自做起了实验,将自己常买的肉松泡在水里,并表示“用水浸泡一下真会褪色,还拉得好长,和棉花真的像,我越来越怀疑,这是肉么?”搜索朋友圈,记者还发现,一些食安网络谣言仍在传播,造谣者大多使用“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语言,通过移花接木或模糊事实等手段,制造谣言,混淆视听。
如今,食品安全谣言已成泛滥之势。据统计,在各种网络谣言中,食品类谣言占到45%,食安问题已经成为网络造谣、传谣的重灾区。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谣言 食品 网络 安全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