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马军武:用忠诚守护美丽家园

2017年06月29日 15:45 | 作者:张婷 | 来源:新疆日报
分享到: 

以马军武名字命名的“军武哨所”距中哈界河仅5米,四周是戈壁、杂草和沙丘。夏天,一种学名叫蠓的飞虫(当地人叫小咬)最多时每立方米达到1700多只,可咬死家禽。巡边时,马军武不得不用一块在柴油中浸过的纱布顶在头上,驱赶小咬。冬天,这里的气温达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积雪阻隔长达半年之久。

多年来,马军武巡边、守水、护林,走了29万多公里路,穿破了400多双胶鞋,磨烂了40多套军便服,记录了30多本边情值班日志,创造了20多年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的纪录。

“2001年,国家专门下拨资金对阿拉克别克界河实施了两期加固工程。2006年,桑德克盖起了一栋新哨所,种上了花草,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安装了电灯、电话,看上了电视,我和家人工作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桑德克民兵哨所、32号界碑、抗洪守土纪念碑被列入兵团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4月29日,作为驻守在边境一线的兵团民兵,马军武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并向总书记汇报自己和妻子在中哈边境线屯垦戍边的情况。

回想起总书记接见他时的情景,马军武激动地说:“听到总书记说,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就更加坚定了一生只做一件事,为祖国当好卫士的决心。我坚信新疆和兵团今后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今年,位于185团境内的白沙湖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185团已经成为兵团红色旅游线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边境线上少了洪水的威胁,迎来了更多游客们的身影。新时期,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兵团人,在肩负屯垦戍边创伟业责任的同时,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游客。

“以前守边、护边,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现在,更多的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恩。”马军武说,这两年,从国家到自治区,都加大了对边境村和团场的扶持力度,老百姓的收入不断增加,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如今马军武又多了一重身份——边防知识义务解说员。

每天清晨,马军武和妻子张正美仍然会来到国旗下,进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多年来,夫妻二人守护着这片神圣的边界土地。在这里,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默默奉献的祖国卫士。

自2006年起,马军武先后被评选为兵团第十师“优秀民兵”“十师骄傲”年度人物;2008年获兵团“道德模范”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1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只要祖国需要,只要戍边需要,只要团场需要,再苦再累我都不怕。”马军武说。(记者 张婷 通讯员 樊晓丽)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马军武 美丽 家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