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罗敏敏:只要能把心态放平,就可以享受求索的过程

2017年06月30日 15:04 | 作者:洪蔚琳 赵永新 |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好的环境”

北生所在昌平,他每次去清华大学上课都要驱车一个多小时。但他说:“超级喜欢讲课,喜欢和学生交流的感觉。”

“我的风格就是讲一些最新的东西、批判性的东西。有些本科生可能不太适应,他们希望我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但我会告诉他们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不清楚的。”罗敏敏说,他想让学生们知道,教科书是用来改变的。“认清现有知识的局限,才有可能去突破它们。我希望听过我讲课的学生之中,将来能有人把这些不清楚的问题解决掉。”

我们跟随他到实验室,迎面感受到一股活泼、跃动的空气。他笑着问学生们:“你们真的在干活吗?怎么一个个看上去这么开心?”学生们笑着回答:“可能因为做实验太愉快了。”

正在读博的林睿2012年进入罗敏敏的实验室,他认为学生们的“开心”缘于极高的自由度。“在这里,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问题,而且通常都会得到罗老师的认可。”

自由不代表放任。在林睿眼中,罗老师最可爱的地方,在于他长年站在实验一线。“他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发明实验仪器。”林睿说,罗老师带领大家做了很多新的实验仪器,其中有一个可以戴在老鼠头上的显微镜,重量仅2.8g,比买的进口仪器好用多了。

2009年进入实验室的张举恩正在做博士后,可亲、随和是罗敏敏留给他最深的印象。“他一日三餐几乎都和学生一起吃,在饭桌上就能和他交流各种问题。”张举恩说,找有些老师需要提前预约时间,到办公室里讨论。“罗老师给学生们的感觉更像是朋友。”

在罗敏敏眼中,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我总觉得自己花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时间还不够。”他说。

努力做一名好老师,是为了整个团队能把科研做好,也是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科研。罗敏敏认为,现在最优秀的学生往往选择去读商科、法律,这是国内科研的一大遗憾。

“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好的环境,找出更多的工作出路,从而吸引更多好学生加入科研队伍。”罗敏敏说:“也希望学生们能看到,科研是快乐的,科学会为一个人带来美好人生。”(洪蔚琳 赵永新)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罗敏敏 心态 放平 过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