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云南男子30年献血人生 花甲生日带着儿子来献血
望而却步的人们与孤独的志愿者
1987年6月25日,吕林一直记得那一天,东风广场人头攒动,各式各样的号召义务献血的标语,吸引着路人们的注意……
“献血能救人命,过去我没做成,现在来做。”已经退伍7年的吕林,果断地走向采血点。他说,当时广播里传来阵阵歌声,但他眼前浮现的,是战友那年轻却苍白的面孔。
1989年,吕林到澜沧县工作期间,一位拉祜族妇女因为难产大出血,被家人用担架从偏远的山村抬到了县医院,县医院没有一滴血,家属们也都不敢献血。吕林见到的是这样一个画面:产妇的家人,悲泣着抬着担架离开医院的身影……
“当时心里太痛了。如果我在现场,我肯定给她献血,没有什么比抢救一个生命重要吧。”
然而,当时有这样想法的人并不多。献血伤身体、一滴血十碗饭的误传,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只要符合规定,我想继续
“我救不了所有人,但是如果我的血能救一个人,就非常有意义。”吕林说,在澜沧县工作两年后,他回到昆明。从此,每隔半年,他都会到昆明市中心血站献血。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无偿献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临床正规用血的必要性。
“这一年,我到香港旅游,在香港也献了血,还写了《香港捐血记》,10月9日在《云南日报周末专刊》发表。”吕林微笑着说,也就是从这一年,人们知道了我无偿献血的事。
吕林的儿子吕帅在18岁时,在父亲第一次献血的东风广场,完成了自己人生第一次献血。
“我并没有刻意带儿子去献血,只是我以前献血的时候经常领着他去。他18岁生日那天,正好是周末,一家人出去玩。正好路过东风广场,他突然就跟我说,‘我爹,今天你陪我去献个血嘛,以往都是我陪你去,今天您必须陪我去。’”吕林说,当时他听了儿子这么说,那一瞬间热泪盈眶。
“儿子在我生日这天,和我一起无偿献血,是送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看着身边正在献血的儿子和陪伴在身边的妻子,吕林开心地说:“孩子的妈妈对我们献血也很支持,没有她的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这对上阵父子兵!”
“我国《献血法》的最新规定——献血年龄上限是60岁,我非常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坚持到法律允许的最后一天,我做到了。”吕林说,他还听说有些省份可以自己申请,只要体检合格就可以不受年龄限制。“我也想继续献下去。”
此刻,掌声响起,阳光满屋。
编辑:梁霄
关键词:云南 男子 花甲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