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军方罕见披露"红机"背后的女兵:24小时值勤 熟记3000多电话号

2017年07月20日 08:51 | 来源:观海解局
分享到: 

报道披露了军委“一号台”女兵们的两件往事:汶川大地震,“一号台”成为军委领导的“全时秘书”。面对骤增十几倍的话务量、每天上千次的拨打呼叫,女兵们的手指僵了、嗓子哑了,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始终保证“指挥中枢”的畅通。

某次全军重大演习,中队工程师毕永红带领两名话务员,携带设备远赴雪域高原。她们主动切断与亲戚朋友的一切联系,每天值守在野战机台前,圆满完成战略指挥通信保障任务。

新一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我军建立起新的领导指挥体制,“一号台”的保障用户陡然增多。她们主动到新调整组建的军委机关对接需求,与新成立的各大单位业务部门建立联系,制订个性化保障档案;连续两个月铆在机房,修改录入两万多条保障信息,确保“接哪哪通,叫谁谁到”。

2015年1月,《人民日报》微信曾刊发文章解密军委“一号台”背后的“红机”。报道称,它是最高级别的通讯电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部电话的整个机身没有拨号盘,也没有加密按键——它既不需要拨号,所有通讯也都是加密的。

在使用这台电话时,只要说出你要找的人,接线员就会帮你把电话转接到你需要的电话机那里。

总后“一号台”女兵要记3000多号码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军报的报道展现了“一号台”女兵群体的3个细节:24小时备战值勤、下连第一课在荣誉室上、遇到特殊情况应记下来。

对于第2个细节,文章援引了中队荣誉室讲解员康乐的话,称其是一名2012年底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对于第3个细节,文章披露,下夜班后的康乐没有回到休息室,而是坐到电脑桌前,将当天发生的两例特殊业务处理过程、方法和心得输入《特殊情况处理案例库》,并在1653号案例上认真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2011年3月,《解放军生活》杂志曾报道了负责原总后首长机关通信保障的总后“一号台”,披露了女话务员的训练过程。

文章称,“脑、耳、手、口”是话务员的基本功,此外还要多练一项“功外功”——熟练掌握首长的手机号码、车载电话号码、首长秘书呼机号、总部与军区迂回话线路以及长途区号等,做到问不倒、难不住。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军方 披露 军委"一号台"女兵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