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跨国电信诈骗是如何让受害人“蒙圈”的
供述 三线分工编好剧本行骗
法院经审理查明,犯罪分子的诈骗窝点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偏远郊区的一处别墅,团伙成员大多是被组织者以“出国务工”为名骗来。
犯罪团伙成员王某2014年7月结识了一个名叫“通哥”的台湾人,王某说:“台湾人说介绍我到印尼那边物流公司上班,务工收入不错,月薪5000元加提成,最高时可以拿到十几万元,活也不累。”
到达窝点后发现已有10余人在此工作,多数是台湾人。工作内容很简单:根据事先编好的剧本,拨打或接听电话。很快,熟悉了流程的王某又陆续在内地招人。
钱某本在福建一家工厂工作,后经朋友介绍,说印尼务工收入十分可观,便与蔡某、李某等人被高薪诱骗到境外窝点。据多名嫌疑人交代,有专人给她们办理护照、订好机票。到达窝点后,钱某等人的护照、身份证等都被收走。
她说,我们那里大约30多个人,每名新人会拿到一份剧本,上面详细讲述如何骗取受害者信任,新人必须反复操练台词,熟悉后才能上岗。
“我和蔡某等是一线、李某等是二线,王某是三线。”据钱某供述,一线冒充医保人员,二线冒充公安局,三线冒充银行专员、检察官。
至于具体的诈骗流程可谓环环相扣,令人防不胜防。据王某供述,第一步是先由“电脑射手”群发一段语音包到内地的一大批号码上,指称对方社保卡有故障,让对方按9转人工台咨询。一旦有电话转进来,“一线”就会负责接听,询问对方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并告知其医保卡有问题,要通过湖北省公安厅处理。
王某说,选择报案的电话会直接转到“二线”,他们冒充公安人员问对方家庭成员、名下资金等,经对方调查我们的号码确实是伪装过的公安相关号码后,我们再用此号码打给对方,说对方涉嫌非法洗黑钱,要对其名下资金进行清查。如果对方资金在1万元以下,“二线”会直接给对方一张卡号要求其转账;如果在1万元以上,就把电话转给“三线”,“三线”冒充经济调查科、检察院人员等,要对方把钱打到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审查。
判决 30名被告人先后落网被判刑
像林先生这样遭遇的受害者并不在少数。2014年以来,苏州市公安局虎丘分局接报数起“医保卡非法报销”“电话欠费”“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犯罪”等冒充公检法人员进行的电信诈骗案件,经侦查发现,电信诈骗窝点在印度尼西亚。2014年7月19日,专案组根据线索在印度尼西亚三宝隆省一窝点抓获嫌疑人30余人(其中台湾籍10余人),当场查获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同年7月24日,王某、钱某等17名中国籍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国。
2016年5月17日,虎丘区法院依法对王某、钱某等17人以诈骗罪分别作出刑期不等的判决,其中王某被判五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然而案件并未就此结束,经继续审查,公安机关确认蔡某等人犯罪事实,并于2015年1月26日上网追逃,并报全国各口岸进行边控,2015年3月至10月,蔡某等13名嫌疑人依次落网或投案自首。
虎丘区法院经审理查明,2014年7月7日至7月15日,被告人蔡某伙同王某、钱某等人(均已判刑)至印度尼西亚诈骗窝点参加由他人(台湾地区)组织的针对中国大陆公民的电信诈骗组织,伙同组织内其他成员冒充医保人员、公安及清查专员等身份,利用拨打电话等电信技术手段向大陆地区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并造成多名被害人财产损失70余万元。遂于7月28日一审对被告人蔡某等13人以犯诈骗罪判处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最高三年零三个月。
至此,一起涉案金额巨大的跨国电信诈骗大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诈骗 先生 电信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