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甘肃酒泉“老妈妈爱心服务队”48载承军民鱼水情

2017年08月02日 16:50 | 作者:魏晓燕 李秀红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据了解,尚武街社区与驻肃州区部通信连于1969年结成了“双拥共建单位”。当初部队就驻扎在该社区,为酒泉城区搞基础建设。

今年78岁的于月英是尚武街社区开展“驻地有个家,心系老妈妈”双拥共建结对认家活动以来的第一批队员。她说,以前条件不太好,辖区居民看部队官兵太辛苦,就经常为官兵拆洗被褥、缝补衣服、绣制鞋垫,嘘寒问暖,从未间断。

“2013年,经社区与部队协商,尚武街与通信连拥军帮扶模式改为“一对一结对子认亲”方式,即每年由通信连选择一批子弟兵,与社区以‘老妈妈’为代表的居民家庭自愿结对子认亲。”尚武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郭淑玲介绍说:“这样一来,子弟兵在酒泉就有了‘家’,有了‘妈妈’,从而带动军民之间、两家之间、两地之间等三个区域长期的情感交流、文化交流和地域交流。”

“我们服务队一有机会就到部队和官兵们拉拉家常,聊聊生活,缓解战士们的思乡之情。”曾有过18年军旅生涯,现年83岁的“老妈妈”熊燕芝说。

“2015年酒泉曾有过连续十几天的高温天气,当时刚到营地驻训的有些新兵内心有了动摇,部队还特意请熊燕芝妈妈为新兵们讲述了当年她的从军生活,感染了不少人呢。”尚武街社区干部李秀红感慨地说。

资料图。图为“老妈妈”翟金花和“兵儿子”一起在家包饺子。 魏晓燕 摄

资料图。图为“老妈妈”翟金花和“兵儿子”一起在家包饺子。 魏晓燕 摄

“老妈妈”关心体贴官兵,官兵也爱戴“老妈妈”,经常回驻地新家“探亲”。22岁的广东籍小伙洪艺文服役4个年头。每到休息日有机会进城的时候,他总要买点水果或点心去看望“妈妈”,吃“妈妈”做的饭菜,帮“妈妈”做家务,陪“妈妈”唠嗑。每到过节时候,他也会惦记“妈妈”什么时候能来,与大家一起联欢……浓浓的亲情在这些原本互不相识、远隔千里的两代人心间传递延续。

如今,“老妈妈爱心服务队”成立已48载。现在的服务队中“老妈妈”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40多岁。40多年来,通信连的战士一茬接着一茬,老妈妈们也更替了好几代人,其中还不乏和蔼可亲的“老爸爸”,但这支队伍的爱心接力棒一直在延续。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甘肃 酒泉 爱心 服务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