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读图今日读图
新华社评韩春雨撤论文: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焦点二:国际上处理学术争议的科学途径是什么?
韩春雨从“一鸣惊人”到同行质疑纷至沓来,到撤稿,过程跌宕起伏。
那么,撤稿之后该何去何从?国际上处理学术争议的科学途径是什么?
新华社评韩春雨撤论文
专家们表示,国外对于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的调查都比较严格,遇到类似实验无法重复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会启动调查程序。一旦查明是学术造假的话,意味着研究者将身败名裂。论文的通讯作者必须承担主要责任,整个研究团队也须对此负责。而研究团队所在高校,作为学术诚信监管主体也应该承担一定后果。
楼振昆说,对于类似事件,国外会邀请独立调查组,没有利益冲突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调查。一经查实是学术造假,会遭到重罚,基本意味着学者的学术生涯结束。
焦点三:相关调查是否会启动?
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公布《肿瘤生物学》107篇论文集中被撤事件调查处理结果:“坚持眼睛向内,坚决打击学术不端”。
科技部门表示对韩春雨学术争议高度关注。
河北科技大学3日在官网称,鉴于该论文已撤稿,“学校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
楼振昆认为,学校和河北省有关部门以及第三方调查组都应该组织调查。事实上,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是这一事件的利益相关方,也许因此学校没有进行调查的动力。不少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介入调查,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编辑:杨岚
关键词:新华社评韩春雨撤论文 评韩春雨撤论文 韩春雨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