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靳羽西:自己让生命意义非凡
初入电视圈
1946年10月,靳羽西在广西桂林出生。16岁那年,母亲因投资房产大赚一笔,羽西因此远渡重洋,到美国夏威夷的杨伯翰大学专修钢琴。
勤学苦练磨砺出靳羽西吃苦耐劳的个性,但她也在修习钢琴的过程中彻底认清自己的音乐天赋终究不足。随后,靳羽西忍痛决定放弃音乐,寻求新的人生。1973年,怀揣150美元的靳羽西正式移民纽约,开启了自己的“美国梦”。起初,她和妹妹只能从中国进口枕套、丝绸、窗帘,做些简单贸易,生意寥落。有年冬天,纽约极寒,靳羽西还是靠借钱买了件外套,才苦熬过来。
创业维艰,靳羽西在成败中起起伏伏。然而,一段“不务正业”的经历,让羽西的人生有了转机。1973年,做贸易的靳羽西忙里偷闲,到纽约一家小电视台义务做主持,从此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电视。她发现,即便是在漏雨的录音棚里报新闻、做访谈,自己都极度兴奋。她很快创立“靳羽西电视制作公司”,开始了新征程。
用生命工作
美国的电视台、制作公司不计其数,竞争激烈。一个无依无靠又不是科班出身的华裔女孩,凭什么脱颖而出?靳羽西没想那么多,做贸易时她就发现,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充满偏见。羽西有时气不过,还跟他们争得口干舌燥。
1978年底,中美发表“建交公报”,大国邦交的东风正起。羽西想,如果做出一档展现中国魅力的电视节目,彻底扭转对中国和华人的偏见,就是件好事。
说干就干,靳羽西决定自编、自导、自拍,制作大型电视系列片《看东方》。没广告、没赞助,靳羽西把做贸易赚的血汗钱全投进去,事无巨细全部亲力亲为,每天拼命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她坚信一点:“想拿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就要用我的生命去干!”
幸运的是,靳羽西相逢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美籍华人的身份与她强大的亲和力,让《看东方》突破无数禁区:在西方记者中,她第一个拍摄哈尔滨冰雕;第一个获准进入中俄边境;第一个获得中央特许,进入中南海拍摄毛泽东故居……
靳羽西向世界揭开了中国的神秘面纱,《看东方》迅速引发收视狂潮,12年间,6000多家电视争相播放。凭借此片,靳羽西还一举斩获1985年度“全美华人风云人物”。
编辑:梁霄
关键词:靳羽西 生命 意义 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