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平潭:开放融合新家园
建设国际旅游岛
平潭,是两岸的平潭。平潭始终把对台交流合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通道建设、经济建设、文化交流、社会融合。
以自贸实验区为契机,平潭在扩大旅行社业开放、放宽旅游从业人员限制、赴台旅游便利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让两岸往来更加便利。得益于开放开发政策优势,2015年6月,福建天海国际旅行社正式成立,这是我省首家台资合资旅行社。“平潭兼具了‘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的叠加优势,形成了最开放、最优惠的国家、省、区三级政策体系。特别是在旅游业方面,有着最为开放的政策。”福建天海国际旅行社负责人俞炎珠介绍,在政策优势推动下,截至目前,他们共组织赴台旅游近60团,经平潭口岸出入境近8000人次,办理自由行入台证13000多人,与华冈集团合力办理台车入闽共四批次近20辆车。
平潭肩负使命重大,如何在两岸融合上取得新突破?着眼于深化对台融合,平潭提出“一区两标、包容共存、融合发展、两岸共赢”,在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领域试行大陆标准和台湾标准在平潭岛内包容共存、互认互通、逐步融合、实现共赢。“一区两标”成效初显,如实验区率先采认台湾执业行业资质资格,吸引旅游、建筑、医疗等台湾人员在平潭落地从业,对台开放建筑、规划、旅游、医疗等行业,吸引更多台湾建筑类企业、医疗机构、旅行社落户。
国际旅游岛建设,将平潭真正推向世界。平潭不断扩大开放半径,参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正推进壳丘头文化与“南岛语族”渊源研究,探索与新西兰毛利人举办平潭龙舟—奥克兰独木舟竞赛、南岛语族祖先祭祀等活动。此外,先后在阿联酋、马耳他、希腊和香港举办国际旅游岛金融创新与优惠政策专场推介会,与马耳他比泽尔布贾市签订城市友好协议,让国际旅游岛走向全球。
北港蝶变
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 通讯员 蔡小霞
走在平潭流水北港村,依山而建的黛青色老石厝鳞次栉比,以古朴亘古的身姿成就了布景般的原生态景致。石头厝前,是波澜壮阔的大海,海风轻拂,不时有打鱼归来的渔船进港。
两年前,北港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全村只有400多户,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年长者则靠出海捕鱼为生。如今,这里有多个文创团队入驻,让古老的石头厝焕发出新生机,成为平潭旅游新名片。
“我们机缘巧合来到北港,发现北港和台湾的石头厝很像。生活步调很慢,有山、有海、有古老的石头房子,渔民还保留着最原始的捕捞方式,这里就是梦里的故乡,是我们心灵向往的地方,也是我们创作的灵感来源。”北港文创村“风中旅行”民宿经理人何仁富说。
何仁富的台湾团队命名为“风中旅行”。目前,他们在北港已经有一个完整的文创工坊,从设计施工到经营,都由团队亲自完成。台湾元素肯定不能缺席,工坊设有DIY文创体验馆,有石头彩绘、宜兰染布、原创民谣的创作演唱等。利用平潭的石头与海漂木作为石头厝装饰,让满满创意将台湾文创与石头厝完美结合。
在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中,北港村被定位为“文创村”,成为两岸文创人才的聚集地。如今,这里聚集石头会唱歌、半坡民宿、石锣石鼓、风中旅行等多个两岸创业团队,并成为省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创作基地。
北港石头特色民宿,经由两岸设计师的改造、创新,既保留了平潭传统建造工艺,还保持了当地的原生态居住风貌;原创音乐人、手工艺人、艺术家等两岸创客的入驻,增添了北港村的文创氛围,也增加了这里的旅游体验性、参与性。从零开始一路蝶变,北港不再只是一个小渔村,它充满了文艺气息,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平潭 旅游 石头 开放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