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在这里,中共领导人住着简陋的窑洞,睡着土炕;在这里,共产党建起学校免费供贫苦孩子念书识字;红军凯旋时,百姓们会送上仅有的食物犒劳他们……这是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陕北延安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通过斯诺的笔,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面貌:这是一个深得民心、充满活力、前景无限的政党。
时空虽然已变幻,但是这个有着96年光荣历史的政党,依然初心未改、斗志不减。
在她的带领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世界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中国道路活力何在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一个名为《我是谁》的公益广告火爆网络。广告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和画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心系老百姓、忘我奉献的精神追求。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念念不忘立党之本,中共得到了广大百姓的坚定拥护,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因此越走越宽。
“中国体制优越性最大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
坚定的理想信念,深远的历史眼光,恢弘的国际视野,卓越的执政能力和担当气魄,强大的自我革新的勇气……这些独特的精神气质,使中共这个世界上成员最多的党始终保持着先进性。
能够将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既有发展的长期规划,又有实施规划的具体举措;能够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越走越通畅……中国道路,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验。
十八大以来,中共充分展示领导力、执行力,展现自我净化的勇气,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英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指出,中国共产党有生命力的原因,就是她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向前发展,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赢得世界其他国家的敬佩。”巴西中国和亚太问题研究所所长塞维利诺·卡布拉尔说。
中国制度力量何来
“美国人在那儿吵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开始干了”“中国人建设新机场的速度比德国快多了”,曾经对中国百般挑剔的西方媒体和政客,如今发出越来越多的这种感叹。
在很长时间里,所谓的“历史终结论”成为西方主流思想,然而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制度体系,引发海内外重新发现的巨大兴趣。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民主集中制保证有广泛民主参与又有高效决策;制定出一个个五年规划,并坚定付诸实施;中国政治制度能使上下同欲,集中力量办大事……
“世界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制度优势。”法国知名学者戴维·戈塞的论断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相比许多国家存在的人走政息、决策短视、党派相互攻讦拆台等问题,中国的制度优势显而易见。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中国的制度优势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发现,没有其他国家能像中国那样,既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又有短期的发展目标。
“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政治组织、制度安排、治理方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是中国体制既高效又灵活、既民主又集中、既多样又团结的根本所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曾说,中国的持续成功发展不仅解决了中国问题,也为西方走出困境提供着启示。
理论自信源头何处
津巴布韦总统内阁办公厅副主任吉福特·穆蓬贾是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首批学员。“来中国学习治国理政的先进经验,我的眼界更开阔,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全面、客观和深刻。”穆蓬贾谈起学习体会时说。
在强大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也建立起了坚定的理论自信。这一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明显特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保持着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传统。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有忧患意识,在看到成绩和机遇的同时,也看到短板和不足;能以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提出行动纲领……中共理论构建方面的更多特点,都是这个政党理论自信的坚实基础。
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断言,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念、社会发展模式、对外政策会在国际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共鸣。
文化自信其来有自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将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建构的高度上指明了中国道路、制度、理论的根本动力所在。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最深远的来源,就是传承数千年的中国文化精蕴。
这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价值认定,这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境界追求,这是“内圣外王”的人生抱负,这是“参天地化育”的浩然正气,这更是“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以民为本、勇于创新、海纳百川、立己达人……我们不难看到,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传统优秀精神的创新性继承。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样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不断续写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
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等倡议和理念,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等诸多国际组织文件中,从世界视野注解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认为,在当前全球治理中,中国的文化和思维能够带来积极影响,中国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作为以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为取向的天下文明,中华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无论是从道路、制度、理论还是文化来看,中国共产党深明自己的初心,清楚自己所走的路,合乎中国人民福祉,合乎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合乎人间大道。
这,也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的世界之问,提供了最深刻的注脚。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 中国共产党 自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