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重组红利释放 国企改革已进入“施工高峰期”

2017年09月25日 10:28 | 作者:刘丽靓 |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从广度上来看,首批混改名单确定以来,三批次的央企混改下半年正进一步提速。

按照发改委的规划,首批混改试点有望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这意味着除了已公布方案的联通集团和东航集团,下半年,中船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的混改方案有望陆续亮相;发改委此前还表示,第二批10家试点企业已基本批复,预计年内将取得阶段性进展,第三批已筛选数十家央企,目前正在按程序报批。如此来看,预计第二批和第三批共有20多家央企混改方案将陆续披露。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中,石油天然气领域央企以及地方国企则是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呈遍地开花之态。上下联动,南北呼应,可望在今年年底形成国企改革的突破之势。”李锦称。

在资金支持上,正在搭建的混改基金群将助力混改落地提速。目前,由国调基金、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富资本共同设立首只市场化专向国企混改子基金——北京国调混改投资基金已经成立。据悉,国家层面也正探索组建一个混改基金以推动国企混改。此外,地方层面投资于混改的各类基金也正在积极组建。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表示,混改已进入了具体实施操作阶段,基金是混改实现形式的积极探索有助于混改的加速。下一步,要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推广,已列入但尚未进行试点的要抓紧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推广;适时调整混改的相应政策和规定,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多种有效形式,赋予地方和企业相应的混改权力,允许地方根据本地实际确立混合试点企业。

改革成效渐显

随着中国国电与神华集团的重组尘埃落定,近2个月时间里,3组7户中央企业实施了重组,至此,央企数量调整至98户。随着央企重组的全面加速,重组的红利也将开始逐步释放。

“神华和国电重组是强强联合是一件新事,有利于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也有利于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和定价权都将大幅提高。”李锦认为。

此外,此前被列入重组试点的企业,改革成效渐显。

中国建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两材重组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要有化合反应。在上市公司整合方面,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有15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3家,整合方案正在反复讨论和研究中。

“宝武集团成立以来,充分发挥钢铁业整合协同效应,持续提升规模、品种、成本、技术、服务等全方位优势,今年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宝武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下半年集团公司将稳步推进集团内同类多元业务的整合融合,打造市场化、专业化的多元产业平台。

同时,市场中“两船”及中铝的重组传闻也不绝于耳。中国铝业18日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专家认为,随着央企重组脚步的加快,中铝重组计划或很快出台。

国资委近期表示,目前有部分企业正酝酿重组,但重组不仅是数量的变化,要遵循企业、市场、行业发展规律,将继续推动煤电、重型装备制造、钢铁等重组。下一步将重点突出重组整合效果。今年国资委专门制定《中央企业整合工作评价实施方案》,启动对重组企业整合效果的评价工作,督促重组企业加大工作力度,真正实现重组“1+1>2”的目标。

“我国国企正在经历大型重组浪潮,不仅将提升企业效益,还将提高国企整体实力,使资源向需求旺盛的产业和产业的中高链条集中。”李锦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央企重组要求比过去更高,重组过程中困难重重,首当其冲的是集团总部整合难,其次,上市公司重组整合难,此外业务整合难、安置富余员工难、文化融合难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央企重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都要3到5年之后,企业才能实现各个层面的整合融合,继而实现1+1>2的重组效果。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重组 混改 企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