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张齐生:世界竹材加工利用领域的开拓者
甘于做人梯
奋斗的一生,成就了张齐生头上许多令人钦羡的光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创造奖金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天津市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级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师德标兵”“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书写和彰显了一名优秀科研工作者和一名优秀人民教师光辉的一生。年逾古稀的张齐生,尽管公务缠身,但育人情怀犹在。作为一名教师,他始终用自己的学识和品格教育和影响着南林的师生。
在南林,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新教师、中青年教师,都常常能在讲台上目睹这位身姿挺拔、精神矍铄的院士风采,聆听到他的谆谆教诲。
在南京林业大学一直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院士给大一新生开见面会。
南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学们,一踏入大学校门,就能听到院士大师级的教育和引导,张齐生不但从专业领域上引导他们,还教育他们要勤奋进取,要有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此外,张齐生还经常走上本科生党课的讲台,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影响着年轻一代党的新生力量。
每年的新进老师入职教育都有张齐生的身影。“课堂是舞台,教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作为一名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要做好学生的榜样,还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对于南林的新生血液,张院士不但耐心指导,还爱护有加。
作为导师,张齐生培养了近百名硕士和博士。在南林大,每一个他的学生,走向讲台前,张齐生都会把他们的教案拿来,当面给学生提意见,并反复叮咛,教学是天大的事,一定要一丝不苟;对于学生做科研,他不但从思路上引领,还从国家、百姓需求上引导他们选好题;对于科研项目,他也始终大公无私,每个参与人员都会署上姓名,从不会遗漏。
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蒋身学,讲了一件亲历的往事:“2007年,张院士帮助指导他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在署名的时候,我要把张院士加上,他坚决不同意,说工作是你们完成的,不要署我的名。”
生活中的张齐生,一生勤俭节约。他在科研硬件建设上的“大手笔”闻名于业内。然而,他的“小气”也让团队的同事难忘。
“张院士请客吃饭时,经常让我点菜,我觉得这个事情很难办,点少了,怕院士没有面子;点多了,又会挨院士批评。”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张晓冬说。
在2013年采访张齐生时,在他的办公桌上发现,便签盒里的便签纸,都是一些旧台历和用过的稿纸裁剪成的。提及此事,当年的张齐生曾用淡然的语气回答说:“我是个农家子弟,节俭是一种习惯,金钱对我没有什么诱惑力。人这一辈子就像在旅行,名利的包袱背的太重了,就走不动、走不远了。做一点自己喜欢并对国家、老百姓有用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张齐生的一生如竹子一般、如蜡烛一般。他谦虚谨慎,坚韧不拔;他无私奉献,甘于为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曾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坚守。作为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一名学者,张齐生用自己的境界和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传承和诠释。
一个人不可能永生,但可以不朽。张齐生的音容已去,但他的精神不朽。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张齐生 竹材 加工 科研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