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堪忧

2017年11月23日 11:22 |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分享到: 

软硬件落后制约教育发展

记者在保亭县多个村小、教学点看到,校园校舍卫生状况差、体育设施不达标、“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进展缓慢,完工了的学校仍然“薄弱”,基础教育软硬件双双落后。

在加茂镇界水小学,教师办公室与民房紧挨在一起;六弓乡石艾小学的教室与教师办公用房之间的空地便是村庄主路,校园厕所成了村庄公厕,一座猪舍紧挨着学校,站在教室前就能闻到家禽家畜粪便的气味。学校没有院墙,卫生、安全隐患大。

番亲小学没有运动场,使用的仍是砖块水泥砌成的乒乓球桌;西坡小学虽然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都有配备,但缺乏体育老师和相应活动场地,体育课最多就是列个队,而且没有课间操。村小的孩子们大多穿着拖鞋,在水泥桌旁边或杂草丛中嬉戏追逐。

林佳宏说,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短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唯一教学方式;课堂上老师从头讲到尾,很难有新的教学方法。村级小学与城区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新政镇报什小学刚刚实施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相比于其他村小,这里至少有一圈围墙,显得像个学校,但校长黄丽春对学校的沙土运动场十分头痛。

“海南雨水多,草长得快,一个暑假球场里就长满半人高的杂草。‘改薄工程’欠缺完整长远规划,考虑得还是不周全不到位,要能建个塑胶运动场就好了。”黄丽春说。

在王春娇看来,不是家长不愿把孩子放在“家门口”上学,“是村小设施太差,教师不足,水平又低,不像学校。”

保亭县教育局“改薄办”主任陈澍坦言,保亭村小基础设施落后的主因是缺乏规划,上级政府拨一笔钱就建一栋教室、一个围墙、一间教师周转房,最后经费花了,校园却依然脏乱差。

补齐教育短板亟须动真格

“保亭县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是海南多个贫困县的一个缩影。”海南省教育厅扶贫办主任邹文涛说,相比于校园硬件的不足,教师总体严重超编与结构性缺编同时存在的局面是制约县级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难题,需要省里与市县“动真碰硬”推动改革解决。

邹文涛介绍说,去年以来,海南教育扶贫出台了很多具体措施,比如“控辍保学”,住宿伙食交通费用大力度补贴等,确保全省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没有一个家庭因学致贫,但“能上学”只是前提,让孩子们“上好学”却是难点,这方面国贫县的农村基础教育尤其薄弱。

胡茂珍认为,就保亭来说,应针对严重超编、结构性缺编,同时高龄教师集中的问题统筹考虑,有序招聘教师,不能因超编长期不招人,要避免七八年后大批转正民师同时退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

“招聘特岗教师是一个好办法。”胡茂珍说,从2017年招聘特岗教师的情况看,还是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加入到教师行列,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很多年轻人只想在贫困县“捞”一个事业编制,并不愿长期留在基层任教。他认为应通过定向培养师范生的方式,培养一批本地生源,确保年轻教师“留得住”。

邹文涛说,海南国贫县基础教育的问题在宁夏等西北地区同样存在,据他了解,宁夏从区级层面下大力气解决了教师总体超编又结构失衡的问题,“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还要看地方党委政府的决心。”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教师 老师 农村 教学 保亭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