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不侵略不掠夺 没必要藏着掖着

参与北极治理坦坦荡荡

2018年02月02日 08:43 | 作者:潘旭涛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恰逢其时 水到渠成

1月27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发表题为《中国首次发布北极政策白皮书 意味着什么?》的文章。在文章留言区,很多网友的评论中都出现了8个字:“恰逢其时,水到渠成”。

这8个字出自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华春莹在1月2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在实践当中,中国已逐渐形成了北极各具体领域的立场主张和通常做法,具备了总结提炼北极政策主张的基本条件。中国政府现在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应该说是恰逢其时、水到渠成的。

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由来已久。早在1925年,中国就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正式开启参与北极事务的进程。2013年,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在北极地区已成功开展了8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和14个年度的黄河站站基科学考察。

中国参与北极哪些事务?这是很多网文分析的热点话题。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是: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维护各国和国际社会在北极的共同利益,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引发关注的是,白皮书提出,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1月30日,参考消息网援引英国媒体报道称,中国近年来在北极议题上争取“入局”,主要从两方面切入,一是北极航道,一是资源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可视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北极圈内的延伸,有可能缩短中国到欧洲的航线。

大公网分析指出,北极对于中国的意义涵盖3方面。一是经济利益,依据相关国际法和双边合作协定,开发利用北极;二是贸易,北极航道有望在未来几十年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航道之一,这对中国这样的“近北极国家”和贸易大国来说有很重要的价值;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北极地区关系到全球海洋环境的变迁。

中国参与 世界机遇

1月26日,“环球时报”发表题为《中方公布北极政策白皮书,直面回复CNN疑问》的文章。1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CNN记者提问,中国在北极政策上是否有军事意图?

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回应表示,中国参与北极开发利用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各方的互利共赢,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参与北极的开发利用是对北极的贡献,带来的是发展的机遇,受惠的是北极地区的人民。“有人对我们参与北极开发可能还有一些疑虑,担心我们另有所图,或者掠夺资源、破坏环境,我觉得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事实上,围绕中国参与北极事务,一直有西方舆论宣扬“中国威胁论”。

1月30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重要新闻网站都转载了这样一篇文章——《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析北极政策:坦荡参与北极治理》。本报的这篇文章指出,近年来,一些媒体热衷于炒作“中国北极威胁论”,给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带来不利影响。“中国北极威胁论”有些是出于误解。在中国北极政策出台前,外界可能有些怀疑和担心,因此这份白皮书将起到增信释疑的重要作用。

“侠客岛”微信公众号评论道,中国专门强调了“尊重”,对北极周边国家的权利尊重,对当地的文化尊重,对国际法和其他国家的合法权利尊重。中国就是这样的耿直,就是“这样的汉子”,堂堂正正说出来了自己对北极的打算。反正我们不是去侵略和掠夺,没啥需要藏着掖着的。

“不越位、不缺位”,这是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基本定位。孔铉佑说,“不越位”指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不会介入完全属于北极国家之间以及北极区域内部的事务。中国将依据国际法来参与北极事务,并指导中国的实体和个人依据国际法和北极国家的国内法开展北极活动和北极的相关合作。“不缺位”指中国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将在北极跨区域和全球性问题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环球锐评”头条号评论指出,中国对北极的4点政策原则体现了一种诚意,目的是追求在北极地区实现和平与合作。如果从更深层面来看,这是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又一具体实践,是中国为推动全球治理良性发展而作出的新贡献。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北极 中国 白皮书 事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