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发挥人民政协在对台工作中的优势
每年两会,人民政协对台工作也因在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被提及而引起两岸专家学者热议。除此之外,人们对人民政协对台工作的印象并不深刻。就目前政协的全局工作而言,对台工作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虽然不是最主要和最核心的部分,却不可或缺。可以说,从政协诞生之日起,对台工作就相应产生并伴随着政协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从人民政协多年的对台工作实践,可以得出一条基本经验:人民政协对台工作只有立足于深刻把握自身性质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才能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宣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这一论述丰富了国家和平统一理论的思想内涵。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奠定两岸共同的经济社会基础、政治文化基础和思想价值基础,是实现国家完全和实质统一的必由之路。首先是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其次是推动两岸政治文化融合发展,促进两岸政治互信和文化包容,最重要的是要推动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形成两岸同胞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随着台湾和大陆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登陆”发展,大陆也正在为台胞台企提供越来越多的同等待遇,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然而,两岸之间的政治认同和心灵契合,仍然面临屏障。究其原因是台湾社会和台湾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缺乏深入了解,对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缺乏认识。
台湾社会不分蓝绿都沉浸于“台湾是亚洲和全世界的民主灯塔”的迷思之中。李登辉一手炮制的“国家统一纲领”,把中国大陆实现自由化、民主化作为统一的前提条件。陈水扁则集中攻击大陆“不民主”,宣称“统一不能以牺牲台湾的民主自由人权为代价”。马英九的大陆政策仍大打“民主牌”,宣称“大陆民主化是中国统一的关键”,“统一没有时间表,应视大陆地区民主化来决定和平统一进程”,等等。台湾政治势力鼓吹“民主统一”论的本质在于,利用台湾民众对大陆民主制度和“一国两制”的缺乏了解,企图以“民主”为借口拖延甚至抗拒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潮流。
事实上,中国大陆不仅有民主,而且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为人类民主理论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在中国大陆,不仅有保障人民在选举时有投票权利的选举民主,而且有保障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持续参与权利的协商民主。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互补充,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兼顾公平和效率,充满生机活力的民主实践,提高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制度保障。
反观台湾所谓的“民主”,把民主等同于选举,把选举简化为选票。为了争取更多的选票,台湾有些政党不考虑人民长远利益,只考虑当下如何取悦民众,“政治诈骗集团”“政策发夹弯”等现象频出,“民主”演变成“民粹”,台湾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台湾的政党之间不是理性的君子之争,而是为反对而反对的恶性竞争,形成了只看“颜色”、不问是非的政治生态,台湾当局的施政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台湾民众在选举时是香饽饽,选举过后无人问津,除了走上街头游行外没有更好的政治参与渠道,台湾社会难以凝聚广泛共识。总之,西方民主的精神实质在台湾受到无情的践踏,而西方民主衰落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民主弊端在台湾却被“发扬光大”。
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首先,要在对台交流交往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宣传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其次,要通过举办两岸之间的座谈研讨、主题论坛等形式,扩大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岛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进一步,可以考虑邀请台湾代表人士列席政协大会,亲身体验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通过人民政协对台工作平台宣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使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破除台湾民主、大陆不民主的迷思和假象,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搭建两岸协商平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协商民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从协商渠道上看,有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类智库等的协商渠道;从协商内容上看,有政治协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协商内容,从协商方式上看,有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多种协商方式。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涉及两岸同胞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新时代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协商民主的精神,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优秀政治文化。两岸同为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传承。从上述两点看,协商民主同样适用于处理两岸事务。
事实上,两岸之间已经建立了三大协商平台,即以国共论坛为代表的政党协商平台,以海协会、海基会两会商谈为代表的团体协商平台,以海峡论坛为代表的基层协商平台。两岸之间通过10次国共论坛、11次两会商谈、9届海峡论坛,扩大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建立了两岸初步的政治互信,协商民主实践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2月份和6月份,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与大陆国台办张志军主任的互访会见,拉开了两岸行政协商的序幕。2016年5月,民进党当局上台,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纵容“台独”分裂势力推行“渐进台独”,两岸官方交流全面中断,两会协商平台受阻,其他协商平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热烈响应“五一口号”,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今年是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为协商建国而生的人民政协,应该继承“五一口号”精神,在新时代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新的贡献。立足当下,人民政协具有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有着“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人民政协对台工作中,建立了地方政协委员联谊会与台湾海峡两岸民意交流基金会的机制化交流的平台,可以发展成为两岸团体协商平台。人民政协聚焦台湾“青年一代”和“基层一线”,与台湾不少青年团体、基层组织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可以搭建两岸青年和基层协商平台。历届政协委员中有许多从事对台工作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具有丰富的对台工作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为人民政协建立两岸智库协商平台创造了条件。
展望未来,人民政协拥有进行两岸和平统一政治协商的无限潜力。两岸政治协商是和平统一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民政协的协商平台具有亦官亦民的性质,既可以进行官方的正式协商,也可以进行民主协商、民间协商、智库协商,可以囊括两岸各政党团体、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最佳政治协商平台之一。
(作者单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协商 民主 两岸 人民政协


第十一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在约旦拉开战幕
泰国的“牛皮之艺”
立陶宛庆祝棕枝主日
“明日之星”奏响柏林
孟加拉国迎来孟历新年
IMF总裁说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但不会陷入衰退
英国寻求进一步推迟“脱欧”
东京目黑川两岸樱花盛开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