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梁澄宇:将温暖与责任传递给身边的人
只要是天气晴好的日子,在北京市朝阳区一个安静社区的一隅,总能看到一对老夫妻的身影。他们有时互相搀扶着慢慢行走,有时丈夫用轮椅推着患病的妻子散步。他们相互依偎、平和包容,与小区的草木、山石蜿蜒的小径融为一体,勾画着古稀之年的夕阳晚景,温暖着彼此,也温暖着路人的心。
这对老夫妻丈夫叫梁澄宇,妻子叫李绵,退休前分别在全国政协机关和人民出版社工作。因为李绵患病行动不便,每每梁老推着她外出散步晒太阳,总会遇到热情的邻居近前聊天。慢慢地,夫妻俩相互扶助、共渡难关的故事便在小区内不胫而走。
梁澄宇常用轮椅推着患病的妻子散步
“这就是生活啊”
走进梁老的家,淡雅的装饰、朴素的家具、舍不得丢弃的老物件……从这些物品的摆放中,就能感受到这个家的干净整洁。由于老伴身体不好,孩子们又忙着事业,家里家外几乎都是梁老一个人操持。窗沿几盆生机盎然的绿植,便是梁老精心打理的见证,为房间平添了几分和谐与生机。
梁老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初接触他,都会被他精心照顾老伴的点滴所感动。每每提及,梁老都会微笑着说:“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么做的,这就是生活啊!”
2001年,就在李绵退休的前3天,疾病突然敲开他们宁静的家门。这天,出差将归的梁老给老伴打电话,兴奋地告诉她自己带了礼物,希望她能来接站。没想到,李绵说自己病了,起不了床。梁老焦急地赶回家时,发现老伴因剧烈的呕吐只能虚弱地躺着。3天后,李绵被诊断为脑血栓,并造成半身不遂。
操劳忙碌了大半辈子,本以为退休后可以享受休闲生活,却没想到疾病无情袭来。李绵的情绪跌入谷底,原本就性格内向的她变得非常消沉。梁老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在细心照顾老伴住院治疗时就打定主意:不管多苦多累,接下来的日子要搀扶着老伴一起向前行!从那时起,梁老就陪老伴走上了漫漫康复之路。
在梁老的悉心照料下,李绵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生活和行动也基本恢复正常。但2015年底,这样的状态又一次被打破。那天,梁老和李绵照例沿着平常走惯了的道路散步,可哪里料到,李绵走着走着就失去了协调和平衡,脑血栓又一次复发。因为年岁大了,这次生病后的康复比起之前缓慢了很多,但梁老并没有失去信心,依旧耐心照顾老伴,帮助她逐渐调养好身体。每每说起这些,李绵总是会动情赞美:“能恢复到现在这样,全靠老伴耐心细致的照顾。我很幸运,能遇到这么好的老伴。”
“这是最大的安全感”
都说人与人要有很深的缘分,这辈子才能做夫妻。1962年到1968年,梁澄宇和李绵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那里是他们缘定终身的地方。
梁澄宇淳朴诚实、聪明活泼,加上写得一手好字,在班里颇受同学欢迎。他为人严谨小心、严守规范,直到那个叫李绵的同学闯入他的视野……李绵温和、善良、品学兼优,对同学热情,对集体关心,还是班里的俄语课代表。梁澄宇看中她稳重、正直的品质,从心里开始喜欢上这个实在、本分的姑娘。那个年代,学校规定上学期间不准谈恋爱。明示不行,只能暗示。梁澄宇琢磨:姑娘是“棉”,我是“梁”,老天这是把“棉花”和“粮食”有意安排在一起,是“天缘”啊!从此,梁澄宇把“粮食”作为自己的笔名,以求哪天李绵看到时,能“心有灵犀一点通”。渐渐地,李绵也察觉到了梁澄宇对自己的情谊,为表心意,她特意买了一副剃须用品送给梁澄宇。这副刀架,梁老使用了数十年。
在人大读书的几年,是梁澄宇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阶段。而这几年里,有李绵与他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渡难关,即使生活清贫,他们都义无反顾。
1968年,梁澄宇和李绵毕业,并一同被分配到山西大同矿务局。经过一年的劳动锻炼后,回到子弟学校当了老师。也是那一年,他们结婚了。矿上的工友送的火炉烟囱和炊具面板笼屉等生活用具,加上他们自己添置的一床丝绵被、两个被面、一个双人床单、一只木箱子、10斤什锦糖,就是他们结婚的全部家当。1970年和1974年,他们的两个儿子先后出生,妻子育儿持家,丈夫努力工作,夫妻俩忙碌并快乐着。
这些年,在照顾老伴的闲暇时间里,梁老完成了自传性回忆录《逝年流风》。在这本书中,他这样写道:“我决心做个好丈夫……我要首先在事业方面立得住,在工作上要做得最好,在周围的同事里要出类拔萃,为人处世上要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就一个家庭说来,这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建设。对妻子而言,这就是最有利的保护,最大的安全感,最温暖。我要忠诚地对待和热忱地爱护妻子,用尽量多的时间与她一起生活,共同承担和搞好家务……”多年来,梁老用夫妻俩大半辈子患难与共、相濡以沫行动,为这段文字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能为社区服务是我最高兴的事”
“梁老为人谦逊,待人热情,为社区的事不厌其烦,很多居民家里都有梁老的墨宝。”社区居委会书记这样评价梁老。梁老闻听哈哈一笑:“人老了都要回归社区,也都属于社区的一员,能为社区服务是我最高兴做的事。”
梁老的书法用他的话说是“童子功”,而教化他启蒙之人就是他的爷爷。从小,爷爷就训导梁澄宇要多读书,要懂得礼让、勤劳,同时带着他识稼穑、辨五谷,掌握自然规律和生活本领。梁老说,童年的经历给了他非常深刻的影响,让他永生难忘,他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道德品质都更贴近农村和劳动人民,爷爷是他人生第一个老师。
梁老是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第一批研究生,师从李新导师,研究中国近代史。提及恩师,梁老感念不忘:“李老师的指导,让我学会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世界观、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观察事物,研究问题,让我的后半生有了价值,有了光彩。”如果说,家庭传统教育给予了梁老品格的培养,那么大学和研究生学习就是指明了他人生的方向,养成了他对哲学、政治理论的兴趣和对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的爱好。
梁老长期在中央国家机关从事党的政策研究理论工作,写出了大量论文。退休后,梁老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了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的编辑工作,并参与全国政协机关人事档案审核整理。用梁老的话说:“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做点好事,时间过得有意义。”
同样是为人民服务,梁老的热情还播撒在社区。作为全国政协机关星火西路8号院退休老干部党支部的书记,梁老和其他支委一起带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及各项活动。他擅长书法,就经常为老干部和社区的居民作指导。他还参加社区的《墨友汇书法班》以文会友,以墨结缘,赢得居民的广泛赞誉。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梁老爱家庭、爱事业、爱生活、爱社区,将自己的温暖与热情、责任与义务传递给身边的人。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梁老 退休 温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