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甘肃4996人因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被查处

2018年12月29日 10:11 | 作者:张昊、赵志锋 |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四个到村

记者:近两个月曝光的典型案例,有些发生在较早的时间并且发生在基层。甘肃省各级纪委监委采取了哪些措施获得这些案件线索并发现问题的?

王秋林:甘肃各级纪委监委构建了全方位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监督作用,实行“四个到村”,即信访前哨到村,建立村社固定接访日、设置集市接访站、落实领导干部下访等,搭建民情“直通车”;廉政监督员到村,在驻村帮扶队员中选聘政治素质高、担当意识强的同志担任廉政监督员,主动收集问题线索和群众诉求;纪检干部到村,包村干部主动进村入户,定期了解情况、答疑释惑、发现问题;纪法宣传到村,用本地乡土语言,把党的扶贫政策说清楚,把纪律法律规定讲明白,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群众身边。

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58个贫困县共有9954个行政村开展了“四个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76.8%。

此外,充分发挥大数据监督作用,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人群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研判,从源头治理各种跑、冒、滴、漏现象。

记者:案件查办过程中,甘肃纪检监察机关积累了哪些经验做法?如何做到严查?

王秋林:全省各级纪委监委加强案件查办力度。提级直查直办,省纪委监委以贫困县区四大班子成员、被上级机关通报或媒体曝光、基层敷衍塞责甚至包庇“抹案”、下级纪委已办结但群众仍举报信访4类问题为重点,抽调精干力量组成24个专项调查组,从中央纪委交办、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考核反馈、省委巡视移交、交叉检查发现和信访举报中,选取80件典型问题进行专项调查,目前已办结76件,办结率95%。

集中挂牌督办,省纪委监委对重点问题线索采取多轮次、滚动式挂牌督办,对涉及乡镇和县直部门主要领导的督办件,由市州纪委监委直接查处,对涉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督办件,由县纪委监委直接查处。加强督查抽查,对涉及扶贫领域已经办结的案件,尤其是了结的问题线索,通过多种方式,按不低于30%的比例抽查,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制度,做到问题查不清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

2018年1月至11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307件,处理4996人,给予党纪和政务处分2829人,组织处理2197人,移送司法机关93人。

记者:问题处理之后,健全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度漏洞便成为关键了。

王秋林:我们采取深化重点县综合整治,选择信访举报量较大、问题比较典型的县区,明确要求县区党委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梳理分析共性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纪委监委全面履行监督责任,对信访举报“大起底”,对线索核查“回头看”,深挖细查重点线索。

在认真总结近两年重点县区综合整治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确定8个县区开展综合整治,推动各市州拓展延伸到16个县区186个乡镇和744个村组同步开展综合整治,力求抓点带面,推动各地专项治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围绕扶贫领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组织力量对各市州和相关县区进行重点督查。

加大曝光力度

记者:甘肃省纪委监委网站在曝光区发布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条30起,11市共发布典型问题24条165起,发布数量排在前3位的是平凉市5条30起、定西市4条22起、白银市4条42起,可谓毫不手软。

王秋林:甘肃省纪委监委坚持“通报是原则,不通报是例外”的要求,持续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截至11月底,全省共通报曝光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319批次1389人,其中省纪委监委集中通报曝光12批次93人。对问题和责任人着眼于增强问责实效,既敢于问责,又问准问严,推动责任层层落实。截至11月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307件,处理4996人,分别为同期的152.7%、180.7%。

对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发现的问题进行倒查追责,共处理问责党员干部46人,涉及地厅级干部7人,县处级干部22人,其中省委通报问责10人,省纪委监委问责36人。省纪委监委班子成员一对一约谈58个贫困县党政主要领导,当面交办问题线索,限期整改落实。

编辑:王丽鑫

01 02

关键词:扶贫 监委 领域 腐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