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大数据杀熟”愈演愈烈 电商诚信修复成系统工程
“大数据杀熟”愈演愈烈 电商诚信修复成系统工程
诚信建设万里行
本报记者 刘 艳
围绕着“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的争论延续至今仍无定论,但从去年初爆出到现在,“大数据杀熟”所指向的在线差旅平台风波难断。
从“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2018年受理的全国306家各类电商全年度真实用户投诉大数据看,经营者信用缺失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消费者仍难以充分获得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
在线服务可信力继续滑坡
在不少消费者看来,“大数据杀熟”解释了许多OTA网站的价格猫腻,因此认定,它就是互联网行业区别定价的模式。
3月11日上午,携程针对微博网友“陈利人”订购机票遭遇的烦心事发表道歉声明,称二次支付显示无票是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
3月10日,微博用户“陈利人”发文《携程的牌坊塌了》,讲述了他“在使用携程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情况。”
“陈利人”在携程APP选定总价17548元机票准备支付时,因为发现漏选报销凭证而返回重新操作,再次支付时显示无票,其他可选航班则高出1500元。并且,他发现所选航空公司官网上该航班不但仍有余票,且比携程第一次提供的价格还低650元。
“携程的牌坊”在“陈利人”的心中坍塌了。
尽管不少专家、众多在线旅游公司已多次辟谣,平台上不存在 “大数据杀熟” 的情况,但网友并不买账,依然习惯于用“大数据杀熟”来吐槽不愉快体验。
此前也有大数据专家指出,利用大数据区别定价等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例如一些电商网站会向新用户派发大额优惠券,而老用户则看不到这些优惠。
不仅携程“杀熟”的行为屡遭消费者投诉,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包括滴滴出行、亚马逊、搜狐视频、百度、腾讯视频、美团点评、去哪儿、天猫、猫眼电影、饿了么在内的多家平台均被曝疑似存在“杀熟”情况,涵盖在线差旅、在线票务、网络购物、交通出行、在线视频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线差旅平台较为突出。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消费者对部分在线旅游平台频频“吐槽”,认定“大数据杀熟”现象的存在,暴露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信息非对称及不透明问题。
行业诚信急待修复
互联网公司滥用大数据等各种“前科”,让许多网友对互联网公司的诚信持怀疑态度,如“陈利人”所说:“用户信任的建立需要较长时间,而信任的毁灭只需一旦。”
据曹磊介绍,平台“大数据杀熟”的源头在于根据搜集到的用户个人资料、流量轨迹、购买习惯等行为信息,通过平台大数据模型建立用户画像,然后根据画像给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服务和相应定价。
“互联网平台显然有条件进行‘大数据杀熟’,有可能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曹磊强调,“这种‘大数据杀熟’属于违法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可能还涉嫌价格欺诈。”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共享经济助理分析师陈礼腾说:“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大数据进行违规操作,是一个平台的悲哀,最终将使平台大批用户流失、信任度降低、平台形象崩塌。”
问题如何解决?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亿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律师表示,今年是《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其中条款对平台经营者予以规制,网络消费有了专属法律保护。
曹磊表示,杜绝类似损害消费者利益情况的发生,需要整个社会营造诚信的氛围,需要互联网企业的自律,也需要监管部门对企业进行大力监管。而这一切,都非一日之功,需要用时间来打磨。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大数据杀熟 平台 诚信 电商 消费者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海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