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图说新闻 图说新闻
“荒茅”变“花茂” 百姓致富笑
图为母先才正在做陶
从“荒茅田”到“花茂村”,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是产业的发展、村貌的蜕变、百姓的致富。
曾经的贫困荒芜之地,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推进农旅文一体化。外出务工人数由过去的2000多人减少至400余人,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6478元增加到2018年的17456元。乡愁浓了、钱包鼓了、百姓笑了。
花茂村村主任彭龙芬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过去贫困,主要是缺少产业。近年来,花茂村积极探索“农旅文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了红色文化、田园风光、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昔日的穷僻山村变成了旅游景区,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母先才的陶艺馆就位于花茂村打造的陶艺一条街上。“以前村里都是做陶的,差不多70%的村民都会做,都在做。”母先才这样形容曾经村里的陶艺情况,“但是因为做的都是日常用的大陶罐,利润薄,在外面陶产业的冲击下,渐渐地越来越少人做了。”
现在,母先才是花茂村唯一还在做陶的人。他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他家中四代做陶,他自己也已经做了38年的陶。
不过,如今的母先才,已不再是当初做着利润微薄的大陶罐的普通陶匠,而是经营着集售卖、体验、餐饮、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陶艺馆。
013年,由于陶罐的成本高利润低,在政府多方面的劝导与帮助下,母先才狠下心来,将仅有60平方米的陶艺作坊扩建为现在三四百平方米的陶艺馆。当时负债80万元的母先才几乎睡不着觉。如今,搭着花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母先才不仅还清欠款,陶艺馆的生意更是蒸蒸日上,在旺季,一天就能接待上千人,年收入比过去翻了近10倍。当然,这样的转变,离不开花茂村整体的发展。
一是水。过去母先才做陶时,和泥要用一二十挑水,只能靠人力一趟趟挑运。如今通进家里的自来水大大方便了这一过程。
二是电。“以前电不好,到了晚上,照明用的灯都不亮,电窑根本用不了。”母先才介绍道,“现在换上电窑,不仅能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烧出来的陶成功率和品质也都好得多。”
三是路。以前交通不便利时,每次把做好的陶罐运出去卖,路上因为颠簸总要坏掉几个。现如今花茂村串户路硬化率达98%,不仅不用担心向外运输,同时还输送了大量的游客资源进村。
此外,新改建的1000余栋黔北民居、300余盏太阳能路灯、4个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池、2500余亩绿化树木,8.8公里生态景观河道,这些村容村貌的改变,都切切实实为花茂村文旅发展添柴加薪。
如今的“花茂村”早已没有了“荒茅”的影子。2018年接待游客14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成立遵义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打造枫香镇枫元—土坝—花茂沿线1500亩高标准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美丽自然的风景、络绎不绝的游客、蓬勃发展的产业,花茂村实现了由内而外的蜕变。
【编辑点评:水电路一通百通,切切实实为花茂村文旅发展添柴加薪。于是,花茂不再荒茅。】
关键词:“荒茅”变“花茂” 百姓致富笑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