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网游成瘾、被迫裸聊……青少年假期用网安全值得关注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凭着还不错的中考成绩,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小张被目标高中顺利录取,但没过多久,这种喜悦就被他和母亲不断的争吵所取代。在母亲看来,假期里的小张每天不是电脑就是手机,沉溺在网络中的时间太长。小张则对此颇有异议:好不容易有假期可以放松,怎么就不能多玩会儿手机、多打会儿游戏呢?

事实上,对于“带着鼠标出生”“伴着手机成长”的这一代青少年来说,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进入假期,触网时间大幅增加,更容易沉溺网络、不能自拔。此外,由于青少年普遍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保护个人隐私,在网上更容易遭受不良信息、网络诈骗甚至不法行为的侵害。
专家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进入假期“模式”,孩子们用网时间更多,可以适当放松娱乐,但一定要合理规划,不做“网奴”。学校和家长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做到安全用网、文明健康。
防止网络游戏成瘾
抬头电脑,低头手机,不管不顾,通宵游戏,这是不少青少年假期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在2018年6月,网络游戏成瘾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为精神疾病。统计数据显示,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全球青少年过度依赖互联网比例为6%,中国比例接近10%。
当注意到这一数据时,全国人大代表张汝财着实感到震惊。“网络游戏的不良内容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张汝财对记者说,网络游戏开发、经营者只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致使不良网络游戏已成为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公害。
2018年,全国人大代表张青彬收到一封诸多家长署名的《关于针对加强网络游戏管理及尽快立法的请愿书》,呼吁立法挽救众多少年儿童,这让他开始系统关注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张青彬说,在农村老家他真切地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很多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早早辍学,成为游手好闲人员,也有很多少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由此,张青彬展开调研,深入学校、社区倾听群众声音,到文化、网信等部门咨询了解情况。“很多网络游戏根据人的心理需求设计各个环节,层层诱导游戏者陷入沉迷,这对少年不成熟的心理来讲,是很难抵挡诱惑的。”张青彬说。
在医学上,网络成瘾是个明确的概念,通常指沉湎于网络游戏,当停止网络游戏时,出现烦躁、焦虑、悲伤等戒断症状;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使用网络游戏来逃避或缓解负性心境等。
在小张母亲看来,小张身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网络成瘾的症状。“孩子沉迷于网络,不仅导致亲子关系受损,亲子冲突加剧,更严重的是他日常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很害怕一个假期让他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小张母亲说。
警惕不法网络侵害
“能不能给我发一张你半身的裸照,我保证自己珍藏,不让他人看到。”上个寒假,14岁的初中生小美(化名)在某短视频App上结识了自称15岁的“阳光少年”小城(化名),双方互关后交流转移到QQ上。就在认识半个月后,小城第一次向小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虽然心存顾虑,但小美还是答应了对方的请求,而这也成了噩梦的开始。此后,小城不断提出无理要求,从裸露照片到全裸视频,当初的恳求也变成了威胁。
小美的沉默寡言、恍恍惚惚还是让母亲发现了端倪,在母亲的一再追问下,她才坦白了一切,小美的父母随即报警。负责该案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通过嫌疑人的QQ号等线索展开调查,很快锁定了嫌疑人杨某并将其抓获。
警方查明,小美所谓的好友小城完全是杨某虚构的,学校、信息及照片都是假的,杨某的真实身份是天津人,1978年出生,已婚,曾有过盗窃前科。杨某经常通过各种网络社交软件聊天,选择小美这样的未成年人进行哄骗、威胁,而小美也并非他的唯一聊天对象。今年3月底,杨某因涉嫌猥亵未成年人被张家口市桥西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未成年人最好还是不要进行网络交友。”在前期调查中,面对负责该案的张家口市桥西区检察院检察官的讯问,杨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也表示未成年人要引以为戒。6月12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杨某犯猥亵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不仅如此,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警惕性低,容易相信他人,因此很容易成为网络不法分子的“囊中之物”。除了浏览不健康的网页、接触网络不良信息,各种虚假招生类、兼职类、招聘类等诈骗也经常以学生群体为主要目标,例如以网络刷单为名骗取当事人资金就是暑假期间骗子惯用的网络诈骗手法。这些诈骗手段其实并不新奇,但长期出现在假期里,每年都有学生上当受骗。
“不随意点击上网过程中出现的弹窗及不明链接,网络交友要提高警惕,不要曝光自己及他人的隐私信息,不要在社交平台上威胁、侮辱、诽谤他人,不制造、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遭遇网络霸凌时要保持冷静与自信,及时与老师或家长沟通……这些都应该成为青少年触网时的常识。”张青彬说。
引导孩子安全用网
张家口市桥西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吴桂平表示,现在互联网社交应用广泛,作为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交友情况,并适时作出安全防范教育,通过平等交流的方式让他们了解网络交友的不确定性,告诉孩子虚拟世界的交友原则,如不轻易告诉对方你的真实身份信息,不能向对方发送涉及隐私的图片视频。
“家长也要考虑处在青春期未成年人的心理,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父母的关心爱护,更多的产生了与人交往的需要,希望有志向情趣相投的朋友,面对这种交友的愿望不能一味打压,要正确引导、给予帮助,告知其交际的底线、原则。”吴桂平坦言。
事实上,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素养水平和个人性格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环境等均存在紧密联系。除了防止网络成瘾、科学合理用网等,保护个人信息、正向价值观传播、不信谣不传谣等内容也应该成为未成年人用网安全教育的应有之义。在这方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积极补上一课。
在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未成年人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便利,却并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是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对于家长来说,要给予孩子规范使用网络的节奏感,比如每天赋予他们固定的时间去浏览网络,对于他们浏览的内容给予引导等,让他们早日形成自己规划生活的能力。”储朝晖说。
储朝晖认为,目前在大部分中小学校,手机是禁止带入校园的,怎样度过课余和假期时间,对学生和家长都是一个考验。“一些家长会把手机游戏当成给孩子的奖励。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增强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的生活丰富起来非常重要。”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张汝财和张青彬都对加强网络游戏管理及尽快立法提出建议,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出台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管理体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要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完善网络游戏实名认证制度,净化网络游戏内容和网络环境。”张青彬说,可以借鉴对影视作品的审批制度,对上线游戏进行严格审批,同时引入类似“刷脸摄像”等功能,杜绝与实际身份不符的注册用户登录。
相关专家指出,在假期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教导他们学习安全用网的行为。家长和孩子可以讨论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上网时间,不影响生活作息,以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家长要多关心子女上网过程,多倾听、少训诫,避免用批判性言语破坏亲子关系,花时间陪伴孩子,培养他们对真实世界的兴趣,勿将重心都放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假期 网络游戏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