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读图今日读图
总书记回信后,这里变了样
早上从拉萨出发,驱车沿雅鲁藏布江向东,再向南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果木拉山和日拉山,颠簸10个多小时。傍晚,从临崖山路俯瞰,青山环绕的小河谷地带便是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白云映照之下,村口那面漆在石头上的国旗格外鲜艳。
“这一年多,玉麦的变化最大。”望着一排排新居和正在建设的工地,刚刚放牧回来的卓嘎、央宗姐妹开心地说。“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关怀,看好守好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把玉麦建成幸福、美丽的小康乡!”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28日的回信,58岁的卓嘎、56岁的央宗,脸上满是信心和自豪。
申请前来落户守边的多起来
玉麦乡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00多米。过去因为交通闭塞、条件艰苦、生活孤寂,不少居民陆续搬离,人口最少时,只有老乡长桑杰曲巴带着女儿卓嘎、央宗姐妹一家三口坚守这里。
“不能因为玉麦穷就离开,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得守着。只有人在,家才能看好。”卓嘎、央宗姐妹记住了阿爸的话,放牧巡边一干就是几十年。
1996年,两户人家回迁,玉麦的人气渐渐增加,到2016年全乡已有9户32人。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卓嘎、央宗姐妹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为国守边的决心,汇报家乡的发展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勉励,让卓嘎、央宗等所有玉麦人增添了守边固边的信心和动力。
“玉麦又增加了47户,现在有56户197人了,申请前来落户守边的居民越来越多。”人气旺了,玉麦乡党支部书记达娃也更忙碌了。
崭新的轻钢龙骨装配式楼房,藏历新年之前就已建好。老居民都入住了,新居民也大都搬了进来。
这些新玉麦人,来自附近的乡镇。“比以前的土房子好多了,又保暖又防潮。”搬来不久的仓决曲珍对新家很满意,她的丈夫这天到山南市看车去了,打算贷款买辆卡车搞运输。
玉麦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18年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多元,同比增长了11.1%。有了人气,商店、餐馆、家庭旅馆、甜茶馆也越开越多,竹器、鸡血藤手镯等手工艺品经常卖断货。
“别看玉麦人不多,在外上学的孩子可不少,如今有5名在校大学生呢。”达娃的语气中透着自豪。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玉麦 总书记 回信 卓嘎 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