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西湖捞哥”国庆6天捞20多部手机 “神器”获国家专利
湖底捞 “西湖捞哥”有绝活
国庆6天捞20多部手机 即将退休带徒弟传授经验
这个国庆假期,“西湖捞哥”周翔军依然在西湖边忙碌着。不同的是,这次“捞哥”收了徒弟,在杭州西湖水上派出所工作多年的他,即将退休。周翔军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徒弟,希望他们能把“捞哥”精神传递下去,为更多游客服务。
忙碌的假期
6天捞20多部手机带徒弟传授经验
从10月1日上岗,59岁的“西湖捞哥”周翔军一天也没回过家,白天就在景区巡逻,晚上则回到所里备勤。这个国庆假期,他和过去18年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处理游客们在景区遇到的各种问题,老本行“捞手机”也没落下,假期前6天,他和同事们捞出20多部手机。
这一次,“捞哥”不仅自己捞,还收了徒弟,将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他们。周翔军的徒弟是一名姓汪的女民警,6日,其看着师傅打捞起来非常轻松,小汪也想尝试,并跟周翔军夸下“海口”:“这个看起来很容易,师傅你让我来好了。”
周翔军也给徒弟定下规矩,不捞起来不准吃午饭。最后,小汪用了一个半小时,才把一位游客掉下的手机捞起来。手机打捞出水的那一刻,她跟周翔军说,原来捞手机一点也不轻松,胳膊也痛,脖子也痛。而之前跟着周翔军一起捞手机的另一名女徒弟则说,仅仅一天,手臂已经酸痛得抬不起来了。
十几年如一日在西湖边为游客服务,周翔军的辛苦可想而知。明年即将退休的他,也想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多年来积攒的经验传授给徒弟,让他们更好地为游客服务,传承“捞哥”精神。今后,游客若不小心把手机掉进西湖,来的不一定是捞哥,也可能是“捞妹”。
工作爱钻研
研发“打捞神器”服务游客又避免危险
早年在西湖打捞游客掉落的物品时,周翔军往往亲自跳进湖里,每次打捞不是手破就是脚破。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讲,周翔军不提倡民警下水打捞,这样做危险程度很高。
喜欢钻研的周翔军想,为什么不能发明一个打捞竿,不下水也能打捞呢?经过不断的尝试,从最开始利用磁铁,再到安装屏幕不再“盲捞”,周翔军的“打捞神器”已经进化到第六代,其中前三代均获得国家专利。
周翔军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带的几位徒弟也喜欢钻研,如今师徒几人正在完善第六代“打捞神器”。为应对不同物品特点和不同打捞者的使用习惯,周翔军计划做一个“一竿三用”的打捞竿,即同一个竿子既能吸,又能夹,还能钩,多管齐下以便更高效地打捞。
退休不离岗
希望能多陪陪家人脱下警服“捞哥”仍在
今年国庆前,为照顾生病住院的周翔军,爱人不慎摔倒骨折。但国庆节是周翔军最忙碌的时候,无暇照顾妻子,他只得把她送回老家。
周翔军告诉北青报记者,很多亲朋好友怪他总是忙于工作,约定好的聚会也不来。每每这时,周翔军也只能宽慰亲朋,工作职责所在他确实抽不开身。
明年11月,周翔军就要退休了,谈及退休生活,他说要先带着父母出去旅游,满足二老的心愿。
在西湖边服务了近二十年,周翔军最不舍的还是西湖和远道而来的中外游客。今年8月,周翔军帮助一位外国专家打捞出手机,对方还寄给他一面全英文的锦旗。
退休后,周翔军说如果身体允许,组织和游客需要自己,他还是会回到西湖边,虽然那时已脱下警服,但“西湖捞哥”还会在岗位上。
文/本报记者 张月朦 统筹/蒋朔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西湖捞哥”国庆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