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让“精神高地”走出“经济洼地”
中国脱贫传奇⑥:让“精神高地”走出“经济洼地”
“每天砍根竹子,拖到县城去卖,肯定饿不死,但要富起来,难!”
胡艳霞清楚地记得,2003年冬天,她刚嫁到神山村时,那条羊肠小道有多难走。“婚车是自行车,一辆车要3个人扶,费了老大的劲才上去,路太陡太滑咯。”
胡艳霞嫁给了左香云,他的太爷爷左桂林是烈士,曾任红四军第32团通讯员。左香云是个帅小伙,聪明能干,什么都好,就是家里太穷。
婚后第二年,羊肠小道变成水泥石子路。左香云俩口子是勤快人,心思就活了,他们想了很多法子,种地、养猪、修摩托、卖竹工艺品,可都不挣钱。胡艳霞对记者说:“那时候没什么技术,做毛竹工艺品想买台机器,几万块票子根本凑不出来。”
怎么干都挣不到钱,愁坏了神山村。驻村委员李燕平说,这个村四面都是毛竹和树,“每天砍棵树、砍根竹子,拖到县城去卖,肯定饿不死,但要富起来,难!”
原因很简单:太偏僻。
记者从井冈山市坐车到神山村,走高速和柏油路,还是花了近1个小时。可想而知,在水泥石子路甚至羊肠小道的年代,交通有多不便。
奇迹的发生似乎就在转瞬间。2016年底,左香云夫妻竟然富起来了。
那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神山村看望大家。总书记走进村民张成德家,跟张成德和彭夏英聊了好一会儿天。又来到左香云家,在家门前的石臼上打了糍粑。
总书记来的时候,高速还没通。第二年,高速通车了,神山村也换了模样。房子外立面改造了,变成统一的客家民宅风格。村口修了小广场,烂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木栈道边还有绿化带,成了妥妥的美丽乡村。
但脱贫的关键,并不在于硬件。“通路只是基础。”李燕平说,“最重要是脑子通了。”
“完全可以发展旅游啊!”从上级政府部门到神山村村委会再到村民,突然找到了这把“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的钥匙。
井冈山红色旅游一年吸引1800多万游客,茨坪景区漫山遍野的游客,为什么不可以引一些到神山村来呢?
这么一想,神山村有许多优势——竹林滴翠,溪水潺潺,景色一级棒;离黄洋界景区、八角楼景区、象山庵景区、红军小道等景点都挺近;尤其是,习总书记来考察的新闻,已经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神山村。
说干就干!神山村村民个个兴奋。张成德在外做导游的女儿回来了,帮父母开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左香云两口子紧跟其后也开起农家乐,还注册了“神山竹”商标,专卖用竹筒盛米酒的神山竹酒;多年漂在外面的左春仁回村,自己制作特色手工纪念品,销路不错;彭小华做起了时兴的民宿,还捡起养蜂的老本行,一养就是40箱,卖土蜂蜜也卖蜂种;还有总书记亲手打过的神山糍粑,甜辣味,游客都要买几块尝一尝……
“全国都在奔小康,我们可不能成为‘经济洼地’!”
“这几年生意怎么样?”记者问彭夏英。
“前年有十几万,去年也十几万哩。”彭夏英一边把煮得半熟的米饭从铁锅舀到大木桶里蒸,一边对记者说,“今年5月家门口的坡塌了,刚加固整修好,前几个月生意有点受影响,这几天又恢复了,今天中午和晚上有8桌客人呢,点名要吃木桶饭。”
彭夏英家在神山村地势最高处,从大门能远眺县城,陡坡的滑塌处已经修成水泥网,工人正在上面铺绿植。今年,彭夏英家又盖了一间房做民宿,“14万装修费都是我和老伴这两年赚的钱咯。”
“村里54户人家,以前全村跑得剩不到40人,多数是老的,好冷清。除了干点农活,各家平时也不怎么交流,麻将都懒得打。”村委副书记赖志承说,现在村里有230多人,许多年轻人回来干,有16户人家开农家乐和土特产商店,“老人有人孝养,孩子也有人照顾了。”
“过去是住在山上,去县里打工,现在是住在县里,来山里工作咯。”胡艳霞说,为了让小儿子上学方便,她家在县城买了房子。2018年,胡艳霞家仅竹制品就卖了十几万元。而最让她开心的,是今年中考大儿子考了700多分,进了吉安市重点高中的“红一班”。“井冈山这几年给教育投了好多钱。”她说。
西装革履的左香云这会儿腰里别着麦克风,正给一个外地访客团讲解村子的变化,房子外立面和路怎么整修,政府和村民怎么出资,山村是怎么变成今天这样。一身红军服的客人们听得入神,不时发问。
村里宣传栏里,有神山村今昔对比的照片。每组两张,取的都是不同时间的同一处景,荒芜与热腾,脏乱与整洁,难看与亮丽,对比鲜明。眼前的神山村,处处是店铺和招牌,不仅环境美,更透着一股子生气。去年,神山村迎来26万游客,旅游收入1210万元。
2017年2月,井冈山在全国第一个宣布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井冈山市的贫困发生率降为0.4%,比2014年下降13.4%。红色老区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当地干部对记者说:“全国都在奔小康,我们可不能成为‘经济洼地’!”
神山村中有一面笑脸墙,贴着数十张村民的脸部特写照片,那些或布满皱纹或光洁红润的面庞,绽放着朴实的笑。照片旁印着两行字:“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神山村民”。
“几年前我连化妆都不会,现在学会了怎么服务,也长了见识”
张丽红曾以为自己这辈子只能做个家庭妇女了。初中毕业后,她没有继续上学,早早嫁了人,生了3个孩子,“出去工作”这种事,没敢想。
现在,25岁的她在家门口——荷花乡大仓村一座历史建筑改造的茶吧里,给客人冲茶泡咖啡,一个月能拿2800元工资,年底还有奖金,在当地是令人羡慕的高薪。
大仓村有故事。1927年10月,毛泽东与袁文才在大仓村会见,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由此创建。2017年后,大仓会见旧址被打造成井冈山红色培训的教学点、美丽乡村的示范点和全域旅游的新景点,这个曾经的“十二五”省定贫困村,就此大变。
记者走进大仓村看到,眼前极具设计感的9栋别墅,外观内设都不输沿海城市的水平。荷花乡组织员龚小文介绍,由上海投资商投建运营的这组别墅群今年5月开始营业,入住率高达80%。
再往里走,是改建成纪念馆的大仓会见旧址,可供红色培训班学习和开会的讲习所,还有林家祠堂、梅塘荷廊、望红台、红军小道等景点。张丽红工作的茶吧,就在大仓会见旧址隔壁。
荷花乡还有12家农家乐、1个农家超市。许多村民跟张丽红一样成了上班族,也有的当了老板和房东。
曾秋妹68岁,但身体很硬朗,这两年村里兴建旅游设施,她和丈夫就去帮工,两人一年能挣4万多。平时他俩做环卫小工,一天100元,每月10天左右。她在园子里种菜喂鸡鸭,别墅群的食堂建好后,日常在窗口挂一块小黑板,上写当天需要什么菜,曾秋妹就把自家种的菜卖给食堂,月进账上千元。加上每年5亩地的租金,她再不用“一年到头没肉吃,过年才砍十几块钱肉”了。
“几年前我连化妆都不会。”张丽红说,现在能接触到全国各地的人,“学会了怎么服务,也长了见识”。
搞红色旅游,井冈山不缺游客,但之前游客集中在茨坪主景区,其他乡镇只能干看着。记者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虽不是假日,游客队伍仍在高高的石头阶梯上直排到大门口。距陵园不过数百米的茨坪村,126户村民每户一年仅房租收入就达五六十万元,家家都称得上“千万元户”。
现在,井冈山市要让这股“红流”润泽全市每个角落。“我们正在发展全域旅游。”井冈山扶贫办主任刘新对记者说,“这是井冈山未来的致富方向。”
在拿山镇长路村,名为“长塘古韵”的休闲度假村即将完工。十几栋有百年历史的徽派明清建筑,被投资商改造成外表古雅、内设时尚的轻奢民宿,配上食堂、咖啡厅等休闲设施,还有周边环境,真是赏心悦目。
拿山镇组织员郭伟告诉记者,这些老房子原已破败不堪,不能住人,村民也没钱维护。“现在租给公司,每户每年有几千元房租进项,20年后房子连装修都是村民的。”项目给村集体也带来了一大笔收入,“先前村集体每年靠上级拨款15万,这项目一年给8万,每年以5%递增。”在长路村,20多个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在大拢镇案山村,杨喜华带着自己在深圳创业赚的钱,回老家开了“拢门客栈”。进了客栈,有绿意盎然的院子,有茶室、卡拉OK室,二楼还有泳池。
“我们在携程网上得了4.9,满分是5分。”杨喜华说,为了抓住客人的胃,他从广东请来厨师,在隔壁餐厅提供地道的粤式客家菜和特色“红军餐”。
案山村有13家民宿,140多个房间。来自深圳的投资商承包了这片景致宜人的村落,杨喜华是股东和主要运营者。在他看来,井冈山旅游是“朝阳产业中的朝阳”。明年,他打算增加CS野战、滑草等新项目。
“绿的是竹木、是山水、是村落,红的是政策、是发展、是人心”
刘新认为,井冈山能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最大的利好当然是党的政策,井冈山这些年独创的精准扶贫、产业扶持等举措收效显著。她提到的另一个原因,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了,那就是“老区人民淳朴善良,‘井冈山精神’还在。”
井冈山市红军剧场内,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每晚上演。这场演出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参与演出的六七百名群众演员,都是当地居民,其中许多人曾是贫困户。自2008年10月1日在井冈山正式公演以来,该剧已成为井冈山旅游一张响亮的名片,年门票收入达3500万元。
演出开始前,穿着红军服装的群众演员或步行或骑摩托从四面赶来,演出结束后,仍穿戏服回家,成了当地街头一景。以月演出20多场计,每人每月能拿到五六百元工资。钱不算多,但大家都很起劲。
从2011年起就参演的王国胜是理发师,店里只有一个位子,妻子李梅艳身体不好,他家曾是贫困户。李梅艳今年也加入了演出。对于这份“兼职”,王国胜说:“满意得很,晚上没事,来回也方便,就当散散步,每月1000多块钱添点家用。”
负责管理实景演出的井冈山华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梅琴说,晚上演出不占用工作时间,活儿也不重,又热闹,大家愿意来。关于选演员,她说,优先招周边的,如果是贫困户,会另外设个位置让他进去演,“演员流动很少,好多演员2008年就在这里,六七百个演员,一年顶多变动一二十个人。”
记者去采访的当晚,下起了小雨,实景场地没遮没挡,但老乡们一直坚持演出。快谢幕时,动人的歌声响起,“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有石头哎,碰到阿哥的脚趾头,痛在老妹的心那头……”
老区人民的淳朴,体现在方方面面。“村民看到你都会打招呼,请你去他家吃饭,也没有额外准备什么菜,就跟家人一桌吃。”2012年大学毕业后就在荷花乡工作的龚小文说,“在乡里干事,可能比在市里更温馨、更有成就感。”
回想工作第一天,龚小文和几名同事挤在一辆小车里颠簸大半日,才从县城来到乡里。晚上睡觉,两人挤一张床,当时他心里就嘀咕:“要不这工作不干了,重新考吧?”后来,他在这里谈了女朋友,安了家,一待就是7年,见证了荷花乡的焕然一新。
龚小文说,脱贫不仅仅是修路修房,更是“修”观念。以前要搞拆迁,引进投资,老乡们左思右想,怕这愁那,费尽口舌才能说通。“现在要起一个新项目,问他好不好,都说好,对新事物新理念接受度越来越高了。”
井冈山有句发展口号,叫作“绿的更绿,红的更红”。这几年到过井冈山的人都有体会:那绿的是竹木、是山水、是村落,红的是政策、是发展、是人心。
不能忘了老区人民(记者手记)
井冈山是绿色的。从机场去市区,从市区去乡镇,高速路旁郁郁葱葱,看不完的五百里青山。
井冈山更是红色的。红色的景,红色的人,红色的精神底蕴。
八角楼、挑粮小道、会师桥、文星阁、龙江书院、红四军建军广场旧址、古城会议旧址、烈士陵园……在井冈山,重温中国共产党首个革命根据地足迹,常有时空交错的感觉。
采访对象有的是烈士后代,他们的先辈曾给红军送过粮、补过鞋,和红军一起挑过水、种过田、抬过担架,冒着生命危险帮过红军。不止是井冈山,“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缝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他上战场!”“得知部队缺木材,17万块门板送前线”……这些挚朴的语言,传递着全国各地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鱼水情谊,也记录下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所做的突出贡献。“革命成功,吃穿不穷”,是中国共产党对老区人民所作的庄严承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饮水思源,攻坚克难,我们要帮老区过上一样的好日子,不能让一个老区百姓掉队。
习近平总书记曾亲自作出指示:“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革命老区多集中连片在特困山区,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滞后。革命老区能不能率先脱贫奔小康,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性指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党和老区人民血肉相连。记者在井冈山采访数日,深切感受到井冈山人已经找对了方向,趟开了路子。更令人佩服的是,井冈山没有满足于在全国第一个宣布脱贫摘帽,而是盯准了全面奔小康的新目标。
“绿的更绿,红的更红”,井冈翠竹长在,红色精神永存。革命老区,更好的日子在后头!
关键词:让“精神高地”走出“经济洼地”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